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理解 MHA、GQA、MQA 和 MLA:多头注意力的变种及其应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理解 MHA、GQA、MQA 和 MLA:多头注意力的变种及其应用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qq_45998729/article/details/145852637

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 MHA)是Transformer结构的核心组件,近年来产生了多个变种,如GQA(Group Query Attention)、MQA(Multi-Query Attention)和MLA(Multi-Layer Attention)。这些改进主要目的是提高计算效率和减少计算开销。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注意力机制的工作原理、数学公式、优缺点及应用场景,帮助读者理解Transformer及其改进版本。

1. MHA(Multi-Head Attention,多头注意力)

1.1 MHA 的基本原理

多头注意力(MHA)是Transformer结构的核心组件之一,它的作用是:

  • 让模型在不同的子空间(subspace)上学习不同的特征。
  • 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关注输入序列的不同部分。
  • 并行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MHA的核心思想是将输入的Query(查询)、Key(键)和Value(值)分别投影到多个不同的头(head)上,每个头独立计算注意力,然后将多个头的结果拼接后投影回原始维度。

1.2 计算过程

给定输入矩阵X(形状为s×d),MHA计算如下:

  1. 线性变换:将输入X变换成Query(Q)、Key(K)、Value(V)。
    其中WQi,WKi,WVi是不同头的权重矩阵。

  2. 计算Scaled Dot-Product Attention(缩放点积注意力):
    其中dk=d/h,是每个头的维度。

  3. 拼接多个头的输出:
    其中WO是最终的投影矩阵。

1.3 MHA 的优势和劣势

✅ 优势:

  • 允许模型在不同的子空间上学习不同的注意力模式。
  • 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可以关注输入序列的不同部分。
  • 并行计算,可以在GPU上高效执行。

❌ 劣势:

  • 计算量较大:每个Query头都需要与多个Key计算注意力,导致计算开销较高。
  • 内存占用大:MHA需要存储多个Query、Key、Value头,特别是在大模型中,占用大量显存。

2. GQA(Group Query Attention,分组查询注意力)

2.1 GQA 的核心思想

GQA(分组查询注意力)是为了降低计算成本而提出的一种优化方案。它的主要改动在于:

  • 多个Query共享一个Key-Value组,减少计算复杂度。
  • 在视觉Transformer(ViT)等任务中表现良好,适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

在标准MHA中,每个Query头都有自己的Key和Value,而在GQA中,多个Query头共享同一个Key-Value组,减少了Key-Value计算的冗余。

2.2 GQA 计算过程

  1. 将Query分组,设总共有h个Query头,我们将它们分为g组,每组的Query共享同一个Key-Value组:G=h/g
  2. 每个组的Query共享Key-Value:
  3. 拼接多个组的结果:

2.3 GQA 的优势

✅ 计算量降低:比MHA少计算Key-Value的开销,提高计算效率。
✅ 适用于CV任务:减少视觉Transformer在图像数据上的计算复杂度。

❌ 可能降低表达能力:由于Query共享Key-Value,可能会损失一定的灵活性。

3. MQA(Multi-Query Attention,多查询注意力)

3.1 MQA 的核心思想

MQA(多查询注意力)是GQA的一种极端情况:

  • 所有Query共享一个Key-Value,极大减少计算量。
  • 适用于大规模推理任务,如ChatGPT的解码阶段。

3.2 MQA 计算过程

  1. 所有Query头共享Key-Value:Kshared,Vshared
  2. 计算注意力:
  3. 拼接结果:

3.3 MQA 的优势

✅ 极大减少计算成本:适用于推理阶段,减少Key-Value计算量。
✅ 内存占用降低:适合处理超长文本,如GPT-4等大模型。

❌ 可能损失部分表达能力:仅有一个Key-Value可能影响多样性。

4. MLA(Multi-Layer Attention,多层注意力)

4.1 MLA 的核心思想

MLA(多层注意力)关注的是在不同层之间如何融合注意力信息,而不是在单个注意力层内进行优化。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

  1. 层级MHA(Hierarchical MHA):每一层的注意力结果影响下一层。
  2. 跨层注意力(Cross-Layer Attention):不同层的信息进行融合。

4.2 MLA 计算方式

  1. 引入跨层信息:
  2. 增强跨层表示:

4.3 MLA 的优势

✅ 跨层信息融合,减少每一层的冗余计算。
✅ 提高信息利用率,适合深层Transformer。

5. 总结

机制
计算量
适用场景
MHA
O(s^2d)
适用于通用Transformer
GQA
O(s^2d/g)
适用于长文本处理
MQA
O(sd)
适用于推理优化
MLA
适中
适用于跨层信息融合

不同Transformer版本中的计算顺序:

Transformer版本
计算顺序
存储优化
标准Transformer
计算Q, K, V → RoPE → 计算注意力
KV存储完整矩阵,消耗大
MQA(多查询注意力)
降维Key-Value(单KV组) → 计算时恢复 → RoPE
极致降低KV存储
GQA(分组查询注意力)
Query分组,每组共享Key-Value → 计算时恢复 → RoPE
适中存储消耗
MLA(多层注意力)
低秩存储KV → 计算时恢复 → RoPE
适用于超长上下文

GQA在MQA的基础上,将多个Query分成若干组,每组共享Key-Value,从而在计算量和表达能力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由于所有Query共享同一Key-Value,模型的表达能力下降,不能很好地区分不同Query头的语义信息。解决方案:GQA让Query进行分组,不同组共享不同的Key-Value,从而在计算效率和表达能力之间找到平衡。

6. 论文

MHA(多头注意力)最早由Vaswani等人在2017年的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中提出:

Reference: Vaswani, A., Shazeer, N., Parmar, N., Uszkoreit, J., Jones, L., Gomez, A. N., ... & Polosukhin, I. (2017).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NeurIPS).

论文链接: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GQA由Ainslie等人在2023年的论文“GQA:Training Generalized Multi-Query Transformer Models from Multi-Head Checkpoints”提出:

Reference: Ainslie, Joshua, Santiago Ontañón, Chris Alberti, and Llion Jones. "Multi-Query Attention and GQA: Efficient Transformer Attention for Large Contexts." arXiv preprint arXiv:2305.13245 (2023).

论文链接:GQA:Training Generalized Multi-Query Transformer Models from Multi-Head Checkpoints

MQA由Shazeer在2019年的论文“Fast Transformer Decoding”提出:

Reference: Shazeer, N. (2019). "Fast Transformer Decoding." arXiv preprint arXiv:1911.02150.

论文链接:Fast Transformer Decoding

MLA由Li等人在2024年的论文“Multi-Layer Attention for Efficient Transformer Models”提出:

Reference: Li, X., Zhou, X., Zhang, T., Wu, Y., Zhang, Y., & Fu, J. (2021). "Multi-Layer Attention for Efficient Transformer Models." arXiv preprint arXiv:2107.02192.

论文链接:Multi-Layer Attention for Efficient Transforer Models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