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仙故事:众星之母——斗姆元君
中国神仙故事:众星之母——斗姆元君
北京白云观和成都青羊宫的斗姆殿里,供奉着一尊极为奇特且威武的女神像:她额头上有三只眼睛,肩膀上是一个大头,这个大头有四张脸,她上身左右各有四条手臂,正中间两只手合十祈祷状,其余六只手分别持有太阳、月亮、宝铃、金印、弓箭和铁戟等法器。这尊三目四头八臂的形象在佛教的密宗中很常见,但出现在道教神像中则非常少见。这位女神就是众星之母亲——斗姆。也称斗姆元君。
斗姆,又称作斗姥,其名中的“斗”象征着北斗七星群体,而“姆”则意指母亲,故斗姆即为北斗众星之母。在道教经典《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中有述,斗姆确系北斗群星的孕育者。这一信仰的确立,无疑根植于古人对星宿的崇拜传统。然而,由于她被尊奉为北斗星辰的长辈神祇,其地位在名义上甚至超越了所有的星辰,显得尤为崇高。
道教所编纂的《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进一步强化了斗姆的地位与尊崇度,通过对斗姆神性的详细阐述与赞颂,展现了其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和神圣性。
《北斗本生经》记载,在遥远的龙汉时代,存在着一个古老的国度,其国王周御王以圣德广被著称。王妃紫光夫人,以其深明哲理、慈悲智慧闻名于世。夫人曾立下宏愿,要为周御王诞育多位圣子,以襄助天地。适逢一年春日,百花盛开之际,紫光夫人在皇家园林游憩,来到金莲花环绕的温玉池畔,褪去华服沐浴时,忽感灵机触动,竟一胎诞下了九位圣子。其中长子是天皇大帝,位列四御之一,即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次子为紫微大帝,同样是四御之一,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其余七子则分别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和破军七星,他们正是人们所熟知的北斗七星之化身。
斗姆的形象和职能与佛教护法神摩利支天有明显的联系,两者皆表现为女性神祇,并且形象特征上都有多头多臂(摩利支天为三头八臂,每头各具三目)的特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斗姆与星辰关系紧密,这与摩利支天所象征的“阳焰”——太阳光焰及其庇佑众生、解厄脱困的特性不谋而合。
在道家典籍《先天斗母奏告玄科》中,斗姆的全称极为冗长且复杂,总计33字:“九天雷祖大梵先天乾元巨光斗姆紫光全尊圣德天后圆明道母天尊摩利支天大圣”。这样的全称从内容上看,似乎融合了多位神祇的称号。可见古代民间信仰中,斗姆常常与天后(妈祖)、玄女,乃至佛教中的摩利支天菩萨相混淆,显示出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相互影响与交融的历史痕迹。
据道书《斗姆元君本命延生心经》称,斗姆之子天皇、紫微二星真光大如车轮,“得见之者、身得长生,位证真仙,永不轮转”。并称斗姆还主宰人身,人面有七窍,以应乎心,魄有七真,以应乎斗。修炼九还七返大丹者持此,可顿悟玄关,灵光现前,了证太玄三一之道,飞升玉京(三十二天帝之都,在无为之天)。
在道教传统中,专门有一套礼拜斗姆的祈禳仪式,这一仪轨详细记载于《先天斗母奏告玄》一卷经文中。经文推崇斗姆具有“统领群伦”之威德,并能“接引众生超离诸苦”,故而在特定的醮礼上虔诚祭拜斗姆,以表达忏悔、祈祷消灾解厄和祈求赐福的愿望。
鉴于礼拜斗姆所蕴含的深厚功德,民间流传着众多因信仰斗姆而得到庇护的事例。比如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典故:一日,城内突发火灾,烈焰迅速蔓延至30余家民居,当火势逼近一个名为张君安的商铺时,已危及至其家园。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君安持续不断地合掌称颂斗姆宝号,据目睹者描述,在熊熊火光之中,仿佛看到一位老人手持拐杖在其屋顶巡行,随着老人的出现,火焰竟奇迹般地熄灭了。原来,张君安长期持斋供奉斗姆,且极为虔诚,因此得以受到斗姆的垂怜与救助,使得火患止于家门口。《坚瓠集》这部清初编纂的笔记小说集中,收纳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和街头巷尾的故事,斗姆救火的故事无疑反映了斗姆信仰在民间深厚的影响力及信仰者的崇敬之情。
然而,在现实中,北斗七星、勾陈六星与北极五星虽是天文学上确切存在的星体,它们所谓的“母神”斗姆则并非真实存在的实体。道教创造出斗姆元君这一神祇,旨在提升这些重要星神在信仰体系中的地位。尽管如此,在民间传说和信仰中,斗姆的影响程度相比她的“子嗣”如北斗七星、文曲星和武曲星而言,要小很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