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民事诉讼案最长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民事诉讼案最长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64365.com/zs/754498.aspx

民事诉讼案的最长诉讼时效是20年,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即使权利人不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也只能在20年内获得法律保护。这一规定不同于其他诉讼时效,其时效期间可以适用延长的规定,但不适用中止、中断的规定。

最长诉讼时效的特点

  1. 适用范围广泛:涉及各类民事法律关系。
  2. 时效期间为20年: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3. 特殊适用前提:即使权利人不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也只在20年内获得法律保护。
  4. 时效期间规定:可以适用延长的规定,但不适用中止、中断的规定。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69条:

权利人由于客观的障碍在法定诉讼时效期间不能行使请求权的,属于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的“特殊情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75条: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可以适用民法通则有关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的“20年”诉讼时效期间,可以适用民法通则有关延长的规定,不适用中止、中断的规定。

总结

根据我国法律,在民事诉讼案中,最长的诉讼期限不能超过二十年。一般情况下,诉讼的时效是两年,但如果当事人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并不知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那么可以适用这个时限,但最长也不超过二十年。也就是说,从当事人的权利被侵害当天开始计算,无论当事人是否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二十年的时效一到,法院就不再受理这个案件了。

本文内容参考自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