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蓝牙入门资料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蓝牙入门资料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nblogs.com/god-of-death/p/18067074

蓝牙技术作为现代无线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之间。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蓝牙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蓝牙的分类、经典蓝牙的技术演进以及低功耗蓝牙的核心系统架构。

蓝牙分类

蓝牙协议包括两种技术:经典蓝牙(简称BT)和低功耗蓝牙(简称BLE)。这两种技术,都包括搜索(discovery)管理、连接(connection)管理等机制,但它们是不能互通的!因此在硬件模组上又有单模蓝牙和双模蓝牙的区别。在智能手机中的蓝牙就是双模蓝牙,它可以支持经典蓝牙和低功耗蓝牙。

  • 双模蓝牙:支持低功耗蓝牙和经典蓝牙的所有功能
  • 低功耗蓝牙:仅支持低功耗蓝牙不支持经典蓝牙
  • 经典蓝牙: 仅支持经典蓝牙不支持低功耗蓝牙
    从左到右依次为:经典蓝牙(BR/EDR)、双模蓝牙(同时支持BR/EDR/LE)和低功耗蓝牙(BLE)。其中经典蓝牙和低功耗蓝牙互不兼容。
    其实看结构也可以看出双模蓝牙是经典蓝牙和低功耗蓝牙的合集。

经典蓝牙(BT): BR技术 、EDR技术 、AMP技术

经典蓝牙是正宗的蓝牙技术。蓝牙诞生之初,使用的是BR技术,此时蓝牙的理论传输速率,只能达到721.2Kbps。在那个年代,56Kbps的Modem就是高大上了,这个速度可以说是惊为天人了啊!但是科技变化太快了,BR技术转眼就过时了。那怎么办呢?缝缝补补一下,增强速度呗,Enhanced Data Rate就出现了。

使用EDR技术的蓝牙,理论速率可以达到2.1Mbps。这一次的升级换代,还算优雅,因为没有改变任何的硬件架构、软件架构和使用方式上的改变。

也许你也猜到了,EDR又落伍了,看看人家WIFI(WLAN),几十Mbps,上百Mbps,咱们才2.1Mbps,也太寒酸了吧!那怎么办呢?蓝牙组织想了个坏主意:哎,WIFI!把你的物理层和MAC层借我用用呗!这就是AMP(Alternate MAC and PHY layer extension)。艾玛,终于松口气了,我们可以达到54Mbps了。

不过呢,由于蓝牙自身的物理层和AMP技术差异太明显了,这次扩展只能是交替使用(Alternate)的,也就是说,有我(BR/EDR)没你(AMP)。

低功耗蓝牙(BLE):LE技术

上面所讲的是经典蓝牙的技术进化路线,就是传输速率的加快、加快、再加快。但能量是守恒的,你想传的更快,代价就是消耗更多的能量。而有很多的应用场景,并不需要很快的传输速率,反而非常关心功耗。这就是低功耗蓝牙(简称 BLE)产生的背景。

BLE技术相比经典蓝牙技术,差异非常大,或者说就是两种不同的技术,凑巧都加一个“蓝牙”的前缀而已。

BLE 介绍

蓝牙的核心系统架构包含一个Host和一个或多个Controller,Host可以理解为主核或者主板,运行主流的操作系统,例如Linux、Windows、Macos;而Controller可以看做是蓝牙芯片,运行的是裸机程序或者RTOS,主要功能是对射频信号进行编解码。Host和Controller之间通过标准的HCI接口(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进行通信,具体实现上可通过UART、USB等物理接口进行传输。

应⽤层(APP)包含 user ⾃⼰相关应⽤代码和各种 service 对应的 Profile,user 通过 GAP 去控制访问 Host。

Host

实现蓝牙协议栈

Controller

实现射频相关的模拟和数字部分,完成最基本的数据发送和接收,Controller对外接口是天线,对内接口是主机控制器接口HCI(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包含物理层PHY(physicallayer),链路层LL(linker layer),主机控制器接口HCI。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