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早搏、高血脂都是"隐形杀手"?心行合一,科学筑起心血管健康,专家们来支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早搏、高血脂都是"隐形杀手"?心行合一,科学筑起心血管健康,专家们来支招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D9JV4FQ0514A42S.html?spss=dy_author

9月29日是第25个世界心脏日,今年的主题是"USE HEART,FOR ACTION",中文译为"心行合一"。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办大型科普活动,多位专家就心血管健康问题提供了专业建议。

高血脂:沉默的"隐形杀手"

高血脂通常被称为"隐形杀手",因为血脂升高本身不带来任何症状,但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进而引发心梗、冠心病、脑梗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钱菊英教授指出,血脂管理存在两大难点:一是血脂异常缺乏明显症状,需要通过抽血化验来检测;二是血脂治疗的依从性不高,需要长期坚持服药。

为了更好地管理血脂,中山医院等多家医院的血脂化验单已经进行了改进,将血脂异常患者按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不同危险分层为低危、中高危、极高危和超高危人群,并对应不同的LDL-C达标值。目前,专家们正在考虑将纸质的血脂化验单分层标记升级到电子化验单,以便让每一个个体都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危险分层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值。

早搏:沉默的"心跳守护者"

早搏或者说心律失常也是沉默的杀手。上海市胸科医院的侯旭敏院长指出,很多人在体检时才发现自己有早搏问题。目前对早搏存在两个极端误区:一部分人觉得早搏不是病,完全不吃药;另一部分人则担心要吃一辈子的药。

如果自己感觉心跳不齐,怀疑出现了早搏,则必须到医院里检查。目前,24小时动态心电图来看的话,是一小时超过30次,也就是意味着24小时如果超过720次,认为是频繁。但专家们还会关注病人的自我感受,因为如果早搏频繁到了一定程度,病人一定会有不舒服的症状。

心律失常分为很多种类型。生理性心率失常经常会出现在部分10到16岁期间的青春期孩子身上。正常人碰到突发的事件,比如特别紧张、焦虑,或者快速运动时,也会出现生理性心率失常。部分则是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还有一些病毒性心肌炎,对心肌敏感性特别强的病毒感染,大多数病人首发症状就是心律失常。

心血管健康:从我做起

在专家咨询答疑环节,17名来自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青年委员候选人齐聚一堂,就市民们普遍关心的心脏健康问题提供了专业解答。通过搭建一个直接沟通的平台,让市民近距离接触心血管领域的专业人士,获取最准确、最权威的信息。

活动现场,市民们参与热情十分高涨,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心脏健康相关疑问,包括但不限于心脏病的预防措施、日常保健方法、如何识别心脏疾病的早期症状等。面对这些问题,专家们耐心细致地一一作答,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心脏健康的维护要点,以及如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降低患病风险。

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风趣地介绍了世界心脏日到由来,并形象生动地比喻心脏就是每个人的生命发动机,兢兢业业不知疲倦,值得我们珍视她的付出。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城乡居民疾病死亡的首位,我们的健康意识需要逐步从被动医疗转向主动健康管理,把对心脏健康的关注转化为实际行动。希望通过每年一度的大型心脏科普活动,传递有用的心脏健康知识,让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守卫自己的心脏。

除了科学会堂,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十几家委员单位共襄盛举,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青年委员们群策群力推出科普宣传册。上海市医学会谭鸣常务副会长谭鸣教授强调,面对心血管疾病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科研攻关,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