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残障儿童铺就社会融入之路
为残障儿童铺就社会融入之路
电影《陪着你走》是一部讲述友情和勇气的电影,而它的主人公是两位特殊的学生。学校新来的学生凯文,父亲因为他天生身体畸形弃家而去,母亲则对他过度保护,让他的自由处处受限,他佝偻着背需要依靠拐杖才能走路,时常遭受到同学们的耻笑和欺辱;另一位同学麦克斯人高马大但患有阅读障碍,因为目睹父亲杀害母亲而变得自闭,他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家庭氛围沉闷压抑,他没有朋友,不被老师喜欢,被欺负也从不反抗。凯文和麦克斯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强壮的麦克斯充当凯文的腿,背着凯文在大街小巷穿梭,让他的活动范围不再受身体的限制,凯文则鼓励麦克斯面对生活的困难与挑战,帮助他找回内心的勇气,追求自己的梦想。当凯文因病情恶化而去世后,麦克斯并没有消沉,他开始主动与人交谈,甚至开始写作,这一切变化都是因为凯文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支撑。电影生动的讲述了两人是如何在彼此的支持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展示了社会融入在特殊儿童生活中的重要性。
根据我国最新的残障人士抽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残障人士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 6.34%,全部残障人士中6.1%是儿童,占全国儿童总数的 1.6%,这一数量绝不算少。儿童是一个人生命历程的早期阶段,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残障儿童家庭面临诸多“特殊”的压力与挑战,如家庭幸福感和凝聚力降低,家庭关系紧张甚至濒临解体等情况,一些对残障人士不够友好的地区,残障儿童家庭还可能遭受因残障污名引发的歧视和排斥,这些情况的出现,都可能导致家庭忽略或无暇顾及残障儿童的社会融入需要,使他们遭遇人际困境。
但残障儿童对社会融入的心理需求应该被重视,这些需求不仅关乎他们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涉及他们如何与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整个社会建立和谐的关系。他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能够安全、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相信自己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应对生活挑战,他们也会渴望被接纳为社会的一部分,感受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希望得到他人尊重,且被视为独立的个体,而不仅仅被看到自己的残疾。在社会融入过程中,残障儿童可能会遭遇来自外部环境的歧视、排斥等负面影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就可能会陷入自我封闭、自卑等消极情绪之中,严重阻碍其心理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家庭是残障儿童生活的核心,在他们的社会融入过程中提供的帮助可以是多方面的,能够支持他们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发展。首先要确保残障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接纳,以一致性、敏锐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的准则,照顾到残障儿童的需求、情感和兴趣,对正面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不当行为出现时适当引导和纠正,建立牢固的亲子关系。设定一些符合残障儿童情况的期望和目标,鼓励他们去完成,无论成就大小都能够肯定他们。帮助残障儿童发展出应对困难和挑战的思维模式、解决问题的技巧和做出判断与决定的能力,教授他们各种社交技能和互动技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这个过程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社交故事等方法进行。在必要时,也别忘记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协助,以解决家庭不擅处理或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每个残障儿童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家庭的心理支持不可忽视,为残障儿童的社会融入创造有利条件,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只有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社会关系,才能使家庭拥有幸福的生活,也使他们获得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