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决定的重要理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决定的重要理论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360docs.net/doc/927720926.html

购买力平价理论(PPP)是国际经济学中关于汇率决定的重要理论,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初。该理论认为,两国货币的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即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本文将详细介绍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起源、发展、基本原理、各种形式以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购买力平价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802年提出,但直到1922年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在其著作《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中系统阐述后,才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理论。卡塞尔认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原理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本国人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或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这两种货币在各发行国均具有对商品的购买力;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就是决定汇率的“首先的最基本的依据”;汇率的变化也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的变化而决定的,即汇率的涨落是货币购买力变化的结果。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两种形式

购买力平价理论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两种形式:

  1.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其理论基础是一价定律,即在不考虑交易成本和贸易限制的条件下,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用相同货币表示的价格应该相同。

  2. 相对购买力平价:主要观点是汇率的变动由两国通货膨胀率差异决定,是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变动率之比。基本公式为: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应用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经济学上有两个主要用途:

  1. 测算长期均衡汇率,判断货币价值是否高估或低估,或者是寻找实际汇率波动的中心。
  2. 作为一种换算工具,将一国的GDP或GNP由本国货币换算成另一国货币来表示,来进行经济实力的国际比较。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局限性

尽管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经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1. 理论基础的错误:其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但货币数量论与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不相符合的。
  2. 忽视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国民收入、国际资本流动、生产成本、贸易条件、政治经济局势等对汇率变动的影响,也忽视了汇率变动对购买力的反作用。
  3. 计算具体汇率时存在困难:主要表现在物价指数的选择上,是以参加国际交换的贸易商品物价为指标,还是以国内全部商品的价格即一般物价为指标,很难确定。
  4. 绝对购买力平价方面的“一价定律”失去意义:因为诸如运费、关税、商品不完全流动、产业结构变动以及技术进步等会引起国内价格的变化从而使一价定律与现实状况不符。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应关注全球经济一体化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该理论更好地解释和预测全球经济现象。同时,尝试将购买力平价理论与国际金融、汇率等其他经济理论相融合,构建更为综合的经济分析框架。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中国的适应性及政策启示

对于中国来说,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有一定适应性的。中国有着庞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这些特点使得中国的经济体系具有较强的自给自足能力。此外,中国的人力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这种资源丰富可以为中国创造更多的机会,从而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与交流。

为了推进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实施,中国可以采取一些政策措施:

  1. 加强市场竞争和监管,以保证价格水平的公正与透明。
  2. 加强资源和能源保护,并建立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3.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包括贸易、文化和科技领域的合作。
  4. 政府应该加强对经济政策的研究和分析,以制定更加有效和适合中国的经济政策。

综上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中国有一定的适应性,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还有很大的潜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