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出的诗句古诗大全(最全古诗词中的太阳)
关于日出的诗句古诗大全(最全古诗词中的太阳)
太阳是自然界中最引人注目的天体之一,自古以来就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从日出到日落,从晴空到阴雨,太阳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中展现出千变万化的姿态,被古人用优美的诗句记录下来。本文精选了从先秦到清代的大量诗词,展现了古人对太阳的观察和感悟,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美丽的诗句,感受古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
《管子·形势解》
日月不明,天不易也;山高而不见,地不易也。
易:变。日月有不明之时,而天却不会改变;高山有看不见之时,而地不会变。
《观沧海》
三国·魏·曹操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太阳、月亮的升起,仿佛就出现在大海之中;银河群星灿烂,仿佛也出现在大海之上。描绘大海的奇伟瑰丽,表现了作者叱咤风云、统一天下的壮阔胸怀和豪迈气概。
《侍太子坐》
三国·魏·曹植
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
白日:太阳。曜:照耀。青春:指如春的大地。时:季节。静:净,除涤的意思。一个净化过的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
《杂诗》
晋·陶渊明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迟:慢走。四时:四季。
《游南亭》
南朝·宋·谢灵运
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
余清:雨后的清凉。半规:半落的太阳。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
南朝·齐·谢朓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这是一幅以动取胜的画面:阳光使水面闪动着华彩,使草上浮现着光泽。
《登河北城楼作》
唐·王维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眺(tiào):从高处远望。极浦:远处的水滨。
《过香积寺》
唐·王维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泉水之声在奇险的岩石间呜咽,落日的暮色使青松带上寒意。
《题老松树》
唐·宋之问
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
寒色:草色更显青冷。写日落山暗,草多色冷的情景。这是一个冷调子。
《田家杂兴》
唐·储光羲
落日照秋山,千岩同一色。
写秋山晚照一望无际的瑰丽景色,这却是一个暖调子。
《日出入行》
唐·李白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历天又复入西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隈:山的低处。六龙:古代神话中传说,羲和每天赶六条龙驱车载太阳神在天空中从东向西行驶。舍:停止。安在:何在,在哪里。前两句描写太阳从山谷升起的景象,后两句表示对古代神话的怀疑。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李白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半壁:半山腰。海日:海上升起的朝阳。空中闻天鸡:古代传说,桃都山上有大树,上有天鸡,日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鸣。
《羌村三首》
唐·杜甫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峥嵘:形容赤云象群山那样雄奇。日脚:太阳从云缝射出的光束。
《返照》
唐·杜甫
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
返照:夕阳。夕阳照在山壁上反射到江里,江水动荡,倒影在江里的石壁也随之动荡。雨云密布,云把山村给遮住了。“翻”、“失”两字精确地写出当时的情景。
《登单于台》
唐·张蠙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
地中出:形容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天外来:形容黄河发源于遥远的高原。此写边塞茫茫太阳从平地喷薄而出,黄河从高空直飞,水势奔腾,境界壮丽雄奇。
《诗》
唐·释寒山
旭日衔青嶂,晴云洗绿潭。
衔(xián):含。青嶂:绿色如屏障的山峰。青嶂在阳光环照之中,晴云倒映在潭中如被绿潭洗涤。“衔”、“洗”两字精炼、形象。
《秦王饮酒》
唐·李贺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羲和:神话中驾御日车的神。敲日:鞭策着太阳走,玻璃声:太阳明亮如玻璃,这里想象敲太阳象敲玻璃。劫灰:劫火的余灰。佛教传说世界若干万年毁灭一次,再重新开始,这样一个周期为一劫。平:铲平。前句从视觉推出听觉,羲和敲日,说是策日而使之行。后句从时间联想到空间,形容时光的飞逝和短暂。劫灰飞尽,灾难不起,乃古今太平之时。两句是说日月顺行,天下平安之意。
《湖亭望水》
唐·白居易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红:指夕阳殷红色的霞光。绿:指碧绿的湖水。色彩对照明艳,这是一幅黄昏时日落风定,以静取胜的画面。
《锦瑟》
唐·李商隐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月明珠泪:古时候有海中蚌珠与月亮互相感应的传说,月满珠就圆,月亏珠会缺。又《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蓝田:山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生烟:浮现缕缕轻烟。前句追忆往日的悲思,后句眷恋昔日的欢情。
《张山人草堂会王方士》
唐·韩翃
一片水光飞入户,千竿竹影乱登墙。
水光飞入户:阳光照在水面后反射到屋内。乱登墙:形容摇曳的竹影象电影般活现在墙上。
《日出》
宋·赵匡胤
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
当太阳还在海底未升起时,千山万山一片漆黑,一旦升起到天空时,到处是一派光明。
《咏初日》
宋·赵匡胤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赫赫:显耀、盛大的样子。天衢(qú):天街,即天空。逐:赶。描写太阳初升时的壮丽景象。暗喻自己要扫平五代十国混乱的局面,统一中国。
《苏幕遮》
宋·范仲淹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斜阳:夕阳。天接水:指山下的水天相连。用绮丽的旷远的黄昏远景,表现旅思的缠绵和对故人的思念。
《将登南岳绝顶》
宋·惠洪
饮罢为君登绝顶,俯临落日看跳丸。
跳丸:落日。“跳丸”二字极生动,用夸张手法,这是酒后人之言。
《永遇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熔金:形容太阳象熔开了的金块。合璧:形容暮云象玉璧一样合成一块。这是一个“元宵佳节、融和天气”的黄昏美景,与作者因中原沦丧、物是人非而产生的悲凉心境恰成鲜明对照。
《过扬子江》
宋·杨万里
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扬子江:长江别名。写云开日出,景象极为壮观。
《兰陵王·柳》
宋·周邦彦
斜阳冉冉春无极。
冉冉:日落渐去的样子。极:尽。“斜阳冉冉”本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境,辞虽绮丽,意却萧瑟。但它同“春无极”成一句,跌而复起,顿觉无限春光,又活现眼前,于萧瑟中又呈现出美好意境。“绮丽中带悲壮”(梁启超),耐人寻味。
《东村》
宋·陆游
欲归还小立,为爱夕阳红。
小立:片刻站立。
《西江月》
宋·葛胜仲
山外半规残日,云边一缕余霞,满城飞雪散苕花。
半规残日,一缕红霞,满城飞雪,红白掩映。景色鲜明艳丽。
《小桃红·尧庙秋社》
元·王恽
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前两句语出《世说新语》,这里形容秋社早晨清爽宜人,表现其高雅兴致。后一句意为,晨景如此美,不再羡慕夕阳残照的佳景。
《满庭芳·渔夫》
元·乔吉
江山万里天然画,落日烟霞。
这是渔夫打鱼时唱的曲子,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
《日将出》
元·耶律铸
阴云夜合乾坤失,万象不能分别得。苍凉海底浴重光,却与行人指南北。
合:聚。乾坤:天地。失:看不见。万象:天地间的所有事物。重光:将要重现的太阳光。却与:还给。这是描写“日将出”时的天地景象。前两句,极写黑暗的可怕;后两句境界乍变,反映了作者对光明的追求和他的愉悦心情。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朔月:指每月的初一。辛卯:古人以干支记日,指周幽王六年十月。食:蚀。正交十月那一天,初一辛卯的时候又发生了日蚀,景象也真可怖。这是我国文学上最早写日蚀的诗句。
《又酬傅处士次韵》
清·顾炎武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苍龙:天空七星宿,连结后的曲线似苍龙,这里指太阳运行。著花:开花。诗句寄寓了作者壮志不衰不甘亡国,迫切期待明朝复兴之心。后一句可比喻成熟的事物逾有成果。
《登岱诗》
清·顾炎武
太阳不东升,长夜何漫漫。
太阳不从东方升起,长夜是多么漫长啊!
《登吴山望江》
清·郭麐
夕阳方在半,忽堕乱流中。
方在半:刚刚还在半空中。乱流:奔流着的江水。这是作者在山上看到的太阳沉落到大江里时捕捉到的瞬间,极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