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道德经》哪个版本好?哪个版本最“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道德经》哪个版本好?哪个版本最“真”?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07/12/8173747_1125566681.shtml

《道德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其版本众多,每个版本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从传统的王弼本到最新的考古发现,这些版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不仅反映了《道德经》流传过程中的演变,也为我们理解这部经典提供了多维度的视角。

读《老子》,是有“版本”的。历代传下来大概有几十个版本。主要流传的有两个:王弼本和河上公本。王弼本,源自三国魏晋时期。但是,其原文在反复刊行当中也不断地被修改过。河上公本,据说是西汉文帝时期的,事实上据考证,这个版本并不早于东汉时期。从权威的角度,基本上,王弼本占据了主流。这件事,在1974年之前,是没有问题的。

1974年,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进行整理,发现其中有《老子》的两种抄本,都是足本5400字左右。虽然这两个版本都是字数足够5000字,符合史料记载。不过由于原帛书年代久远,在水中泡了2000年,存放状态要么是卷绕、叠放的状态,所以在揭开“布料”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产生粘连或者缺失。所以,原本5000多字的帛书版,存在不少空缺。这两个《老子》抄本分别就是“帛书甲本”和“帛书乙本”。其中帛书甲本不避“刘邦”的“邦”字,很可能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前。帛书甲本,哪怕是马王堆三号墓下葬当年所抄写,也已经距今约2200年。三号墓当中的文物明确记载此墓下葬于“十二年”,实际上就是汉文帝十二年,即公元前168年。公元前168年,加今年的2024年,也就是已经距今两千一百九十二年。这也是目前最古老的“全”本《老子》。

1993年,又出土了郭店楚墓竹简《老子》。这一次的版本有点怪了。郭店《老子》,字数不足全本,抄写在3种形制(即高度不统一)的竹简上。这个版本分为甲、乙、丙三个本,其行文顺序相对于“全本”的《老子》而言,是“散乱”的。在“散乱”的同时,却又是连在一起抄写。犹如扑克牌应该是1-10JQK,它这里却是杂乱无章——如扑克牌6834、8Q47这种不按“顺序”却又连在一起的组合。这个版本的时间无法精确定位,可能在公元前300年前后。

2009年,北京大学从香港文物市场获得一批捐赠的竹简,后来出版为《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其中第2卷即后来称谓的“北大汉简本”《老子》。这个版本分为77章,不避“恒”字。由于这个版本并不是正经从考古发掘得来,所以就其真实性而言,没人敢说100%。有人认为此批竹简应该是从南昌海昏侯夫人墓中盗得。理由如下:海昏侯墓,是2011年3月份之后发现;而一直到2017年,才开始对海昏侯夫人墓进行发掘,发现墓中已空;那么在附近范围受保护的情况下,最晚在2011年之前,海昏侯夫人墓已被盗空。海昏侯墓挖了6年;海昏侯夫人墓,在盗墓贼赶工的情况下,算少一半,花了3年,那么往回推至少2008年已经在盗掘中,并且在2009年将文物运往海外销赃。海昏侯,即汉武帝之孙;而北大汉简,主要抄写年代,鉴定为大部分在汉武帝后期所抄写。所以,北大汉简极大概率是海昏侯夫人墓所出。但此仅为个人猜测。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乙本、北大汉简《老子》,这四个版本,现称为“出土4古本”。都是西汉及其之前的年代,都是“公元前”的。从年代上来看,王弼本是不如这4个古本来得更早。王弼出生于公元227年。距离“公元前”已经200多年。就犹如我们现在往回看200年,是1824年,鸦片战争都还没开始呢。所以,王弼本是一个“年轻”的版本。而反观出土4古本,其篇章、文字则参差不齐。比如郭店竹简《老子》显得“混乱”,其用楚国文字抄写,却又似乎保留着更古老的原字;马王堆帛书《老子》有两个版本,非常接近,可以“互证”,但其中明显的,乙本肯定不是直接抄甲本的,所以可见当时这部书的文字出入已经颇多;北大汉简《老子》虽然古,却在篇章文字顺序上,和后世的版本更接近。所以,这正是各个版本“都好”又“都不好”的原因。

“帛书《老子》虽然是最老的版本,却不是最好的版本”,这句话是书上记载学者所说。也有人说,版本不重要,哪个版本都可以读。这有点庄子“得意忘言”的味道。怕就怕在,大多数人要变成“差不多先生”。红糖和白糖,不都是差不多吗?最后都是要达到“变甜”的目的。但是,其使用起来的功效,可就不一样了。红糖姜茶,和“白糖姜茶”,你会选择哪一种,端给女性朋友喝呢?不是差不多吗?

当然,也要防止“矫枉过正”。比如说,有人对帛书的“大器免成”非常执着,认为“免”和“晚”完全是两回事,但是却忽略了更早的版本郭店竹简《老子》中行文却是“大器曼(慢)成”,也还是“晚成”的意思。所以,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话,随便哪个版本都可以;如果一定要认真起来,那么多个版本都必须一起参考;而如果要选一个最主要的版本,那么我的推荐就正是:帛书《老子》甲本。理由如下:帛书甲本,年代相对早,虽然没有郭店楚简早,但是它字数全。帛书甲本是现存足本《老子》中最早的一个版本,相对乙本、汉简本都更早。

所以,虽然帛书《老子》甲本不是“最好”的版本,但它是“最老”的全本(存字4200多个占77%),它是“最真”的版本。帛书甲本,是“最真”的版本,它的考古出土真实无疑,它有乙本可以作为辅助补全,它的篇章顺序更加合理化,它的文字改动最少,保留了更源头的用字。仅这几点,已经远胜其他版本。更重要的一点是,它抄写于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后,使得我们现代人阅读这份书卷的时候,几乎是毫无障碍,直接识读原文。所以,可以说,再也找不到比帛书《老子》甲本更适合我们直接阅读的了。古典音乐指挥家切利比达克说:音乐不是美,音乐是“真”。之于《老子》也是如此。赵孟頫《松雪书道德经》,美则美矣,却“失真”在内容上了。

虽然帛书《老子》甲本是残损颇为严重的,但是,它原来却是连在一起,并不是今天书里面分为“离散型”的一页一页的。

所以,将这些“页”凑成一起,以其中原有的字,去填补在缺字的地方,是不是可以复原其原本的大致面貌呢?其实,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