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耙耙柑是“最善良”的水果?
为什么说耙耙柑是“最善良”的水果?
耙耙柑,这个被誉为“最善良”的水果,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食用便利性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从日本引进的春见柑橘,在中国四川等地广泛种植,不仅成为春节档的热销水果,更以其易剥皮、无籽、多汁等特点,成为了水果界的“讨好型选手”。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耙耙柑的前世今生,以及它为何能在中国市场大放异彩。
什么是耙耙柑?
耙耙柑,学名春见,是源自日本的芸香科柑橘属杂柑品种。它之所以被称为“最善良”的水果,是因为其独特的食用便利性:易剥皮、无籽、多汁、酸甜适中。与其它柑橘类水果相比,耙耙柑不需要复杂的清洗和削皮过程,果皮柔软,轻轻一剥就能得到干净的果肉,甚至连果肉上的白色薄膜也能轻易撕下。而且,即使剥到露出颗颗分明的果肉,耙耙柑也不会随意“爆汁”。
剥成这样,耙耙柑也不会乱爆汁|图源:图虫创意
耙耙柑的诞生
耙耙柑之所以具有这些优点,与其育种过程密切相关。春见是通过清见柑橘和椪柑 F-2432 杂交培育而成的。清见极具风味但果皮厚且难剥,椪柑 F-2432 容易剥皮但籽很多。经过育种学家们长达十几年的努力,终于在1996年培育出了兼具双方优点的春见。
耙耙柑的地域特色
虽然现在很多人并不对耙耙柑和春见这两种叫法做区分,但严格地说,并不是所有春见都能叫耙耙柑。只有四川地区产的春见才是“正宗”耙耙柑。四川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耙耙柑十分友好,尤其是蒲江等地,阳光充沛,气候温暖湿润,降雨量丰富,冬季鲜有极端低温天气,无霜期长,还拥有富含多种矿物质的紫色土壤,这些都为耙耙柑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图源:图虫创意
耙耙柑的市场表现
凭借着优越的口味和易剥皮等友好的属性,春见成为近年来水果市场的宠儿。在2024年春节档,湖南省红星全球农批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耙耙柑一天销售600吨左右,首次超越日销约400吨的砂糖橘,成为春节柑橘类第一。叮咚买菜的数据显示,在耙耙柑大量上市的稳定期,耙耙柑的销售在整个柑橘类销售中排名第一,深受年轻消费群体的追捧,春节前后两周,是耙耙柑销售的最高峰期。
柑橘橙柚人气榜上,耙耙柑排名第一|图源:叮咚买菜
耙耙柑的种植技术
有良好的地理、气候条件,并不能保证耙耙柑一定就能种植成功,种植技术也很重要。在种植耙耙柑之初,蒲江就遭遇了“果子降不了酸,变不成钱”的困境,当时果农纷纷砍树。在经历了漫长的尝试、改进后,实践得出了改良的生产管理技术,如今蒲江对耙耙柑的照顾可以说是十分“周到”,如天冷给果树覆盖薄膜、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如今,蒲江产出的耙耙柑不仅畅销全国,还出口到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地。
薄膜覆盖着尚未自然成熟的耙耙柑树|图源:视频号@绿色蒲江 视频截图
耙耙柑的食用建议
虽然耙耙柑的产量逐年上升,但其价格仍然不菲。小象超市和叮咚买菜的耙耙柑约10元一斤,盒马的耙耙柑礼盒算下来也要9元多一斤。此外,耙耙柑的可食率并不算太高,每100g耙耙柑约有68g为可食部分。耙耙柑的出汁也不算特别优越,每100g耙耙柑能出汁58g左右。作为对比,果皮更薄且果皮果肉紧紧相依的红美人,每100g就有80g左右为可食部分,可出汁68g左右。
耙耙柑(左)和红美人(右)|图源:小象超市
部分原因是虽然耙耙柑的果皮软,但厚度并不算特别薄。有研究者对七种杂柑的果皮厚度、单果重等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春见的平均果皮厚度达3.37毫米,位列第二。不过也正是这厚而柔软的果皮,再加上果皮和果肉分离,中间有“缓冲地带”,使得春见的果皮能很好地保护果肉,更耐储存,运输过程中果肉也更不易被磕碰坏。
食用注意事项
需要提醒的是,不要一次性吃太多耙耙柑。优质的耙耙柑并不算太便宜,吃多了钱包“扛不住”;二来,橙黄色的柑橘类水果富含胡萝卜素,短时间内吃太多耙耙柑,胡萝卜素摄入过多,未能及时被人体代谢掉的话,可能会把自己吃成“小黄人”。而且,马上就要过年了,总得给砂糖橘多少留点“额度”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