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老唐估值法:三年后合理估值
深度解析老唐估值法:三年后合理估值
老唐估值法是一种基于自由现金流和无风险收益率的企业估值方法,其核心公式为:三年后合理估值=第三年预计自由现金流×(1÷无风险收益率)。这种方法要求企业符合特定的前提条件,并对无风险收益率的取值有严格的要求。本文将深入解析老唐估值法的原理、应用及其局限性。
老唐估值法的核心公式
符合三大前提的企业,三年后合理估值=第三年预计自由现金流×(1÷无风险收益率),高杠杆企业打七折。其中“1÷无风险收益率”称为“合理市盈率”,比如目前无风险收益率在3%~4%范围波动时,合理市盈率取值25~30倍;若无风险收益率在5%~6%范围波动,那么合理市盈率就取值15~20倍,以此类推。
为什么是三年而不是一年、五年?
一年太短,容易被短期的股价上涨或下跌干扰个人的持股情绪,容易被偶然的衰退或繁荣干扰企业的内在价值。五年太长,随着时长的拉长,变量和不确定越来越多,预测就会越来越困难。因此预测结果也就会从三年期的“准确”,五年期的“模糊”,直至十年期的“离谱”。
不过要强调的是,虽然仅仅计算第三年的预计自由现金流,但是要求能看清企业五年、十年甚至更久远的发展概况,对企业的未来得有个模糊的、合理的结论,不能错的离谱。
无风险收益率应该怎么取值?
目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是4.247%,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是1.9886%,而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却是1.045%。那么无风险收益率应该怎么取值?
如果无风险收益率调高到4%~5%的区间,则对应的合理市盈率取值2025倍;调低到2%~3%的区间,则对应的合理市盈率取值3350倍;调低到1%~2%的区间,则对应的合理市盈率取值50~100倍。
无风险收益率可以调高,但调低需要慎之又慎,最好不要调低。主要有以下七点原因:
- 国内外汇管制,人民币与外币不能完全互兑互通
- 买卖外国国债不可忽视的摩擦成本,包括但不限于开户费、交易手续费、股息税、汇兑损失
- 外国政治、政策充满不稳定性因素
- 货币紧缩/宽松是临时性的,例如美国已经连续降息两次
- 有的国家在加息周期,有的国家在降息周期,可以认为对冲抵消了对无风险收益率的影响
- 因为倒数关系的存在,微小的无风险收益率变化,就会导致合理市盈率的巨大变化。假如使用了50倍的合理市盈率,那么只要无风险收益率升高1%,合理估值直接就变为原来的66%,瞬间巨亏。
- 无风险收益率在3%~4%是保守的,是一个较长时间段内的平均值。例如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平均值为3.402%。
合理估值真的合理吗?
企业股权的优势在于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未来可能增长,而劣势就是增长充满不确定性。老唐估值法把企业股权的优势和劣势做个模糊的对冲抵消,将三年后的企业股权和一定数量的无风险资产画上等号,这个值就是企业股权三年后的合理估值。
假设无风险收益率为4%,则100元无风险资产每年可以产生4元自由现金流,于是该资产三年后合理估值就是100元(4×(1÷4%))。同理,预计某企业三年后的自由现金流为100亿元,则该企业三年后合理估值就是2500亿元(100×(1÷4%))。
虽然“三年后合理估值”是个精确的数字,但实际上仍然是在多种假设的情况下估算出来的模糊值,更合理做法是的可以把它变成**±10%**的一个区间值。
不同估值方法得到的估值肯定是不一样,因此相互之间比较是没有意义的。比如使用成本重置法、破产清算法计算出来的结果可能是偏低的,因为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成长性。
净利润能否百分百视为自由现金流?
不一定,即便是符合三大前提的企业。如果企业在某些方面是有瑕疵的,净利润不能百分百视为自由现金流,就需要打折处理。不过是打七折、八折,还是九折,就需要具体企业具体分析,没有标准答案。唐朝的习惯做法是把净利润八折处理。
如何体现企业的成长预期?
在无风险收益率取值区间内,通过取下限值、中间值或者上限值,反应自己对企业盈利质量、确定性及成长性的看法。当前无风险收益率在3%~4%范围波动,唐朝仅对贵州茅台、腾讯控股使用了30倍合理市盈率,而其他企业通常使用下限值25倍合理市盈率。
参考资料
唐朝 《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