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端与分辨|认识安息日会
异端与分辨|认识安息日会
安息日是基督教中一个重要的宗教概念,但关于是否需要遵守安息日,不同派别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将从圣经的角度,探讨安息日的由来、安息日会对安息日的看法,以及新约信徒是否需要遵守安息日等问题。
安息日的由来
圣经首次提到安息日,是这样记载的:「神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因为在这日神歇了祂一切创造的工,就安息了」(创2:3)。要知道,这是神自己的安息。可惜这个安息不久就被人破坏了。人犯了罪,破坏了神旧造的工作,使神不得不立刻着手新造。创世记第三章记载亚当犯罪后,耶和华神前来寻找他,呼唤他,又用皮子给他作衣服。可见神又恢复了工作。所以当犹太人逼迫主耶稣,因为祂在安息日医了病,主就对他们说:「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约5:17)。可见创造的安息早已过去,神正不断地工作着。
圣经第二次提起安息日,是在2500年以后。神赐给以色列人十条诫命,内中第四条就是:「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出20:8)。我们若细读旧约,就知道守安息日是:
- 神给以色列人的诫命(出20:8-11);
- 藉此叫以色列人记念在埃及地曾作过奴仆,是神用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把他们领出来,进入可安息之地(申5:12-15);
- 作为耶和华神和以色列人之间的证据,成为一个永远的约(出31:12-17)。
所以安息日完全是以色列人(或称犹太人)的事。神只吩咐他们守安息日,神从未同样的吩咐外邦人或是教会。因此基督徒在神面前,并无遵守安息日的义务。
安息日会对安息日的看法
安息日会的人认为基督徒也应该守安息日,其理由如下:
- 神非常重视安息日,不只祂自己在安息日歇下一切的工,也命令以色列人守安息日,并且还为祂的子民存留安息日的安息(来4:4-9)。
- 凡虔守安息日的,必得神的祝福(赛58:13-14)。
- 主耶稣和使徒保罗也守安息日(可6:2;徒13:14-15,42-44;18:4)。
- 是罗马天主教「改变节期」(但7:25),以「主日」取代了「安息日」。
- 十诫不同于摩西的律法;守安息日不是遵守摩西的律法,而是遵守诫命。
- 基督徒虽不需遵守摩西的律法,但仍需遵守诫命,因为主耶稣说:「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作,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大的」(太5:19)。
守安息日是舍本逐末
新约圣经明明说:「节期、月朔、安息日...这些原是后事的影儿,那形体却是基督」(西2:16-17)。安息日只是影儿,基督才是实体。如今实体已经来到,影儿就过去了。就像旧约献祭的牛羊一样,它们都是预表主耶稣的。主耶稣乃是神的羔羊,在十字架上代替了我们,赎了我们的罪。
今天如果人再牵着牛羊来献祭,就等于亵渎我们的主。主已经作了祭,怎能带牛羊再来献祭?照样,主耶稣是安息日的主(太12:8),今天人来到祂的跟前,就必得享安息(太11:28-29)。我们基督徒既已在基督里天天享受安息,自然而然安息日就过去了,就像献祭的牛羊过去了一样。今天如何没有献祭的牛羊,也如何没有安息日。希伯来书第四章所说为神的子民存留的「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即指在基督里的真安息。
主耶稣和保罗并非守安息日
主耶稣生在律法之下,祂既为「人子」,理当尽诸般的礼仪(太3:15原文)。使徒保罗出身法利赛人,他守尽律法上的义(腓3:5-6)。按理,他们两人守安息日,乃是应该的事。可是十分稀奇,找遍新约全书,并没有他们自己守安息日,或吩咐别人守安息日的字句。反而在四福音书里多处记载主耶稣在安息日行事(可1:21;2:23-28;3:2;6:2;路4:16,31;6:1-6;13:11-17;14:1-6等)。犹太人起意要杀祂,就是因为祂干犯了安息日(约5:18)。
至于主耶稣和使徒保罗多次在安息日进入会堂,主要的目的乃是趁着犹太人聚集的时候,在那里教训、传讲、辩论、劝化、导引人归信恩典的福音,而非照着犹太人的传统规条守安息日。
新约信徒守主日并非改变节期
安息日会的人把但以理书第7章25节所说:「他必向至高者说夸大的话,必折磨至高者的圣民,必想改变节期和律法,圣民必交付他手一载,二载,半载」的预言,解释为罗马天主教就是但以理所指的敌基督,他们改安息日为主日,就是但以理所指「改变节期」之事。这是谬解圣经,因为这节圣经乃是预言「将来」末日大灾难期间敌基督的作为,而安息日会的人竟把它指为「过去」的历史。其实,新约信徒守主日,并非源自罗马天主教,早在主耶稣复活以后,门徒们即已在七日的第一日聚会(约20:19,26),擘饼(徒20:7),献捐(林前16:1-2)。
主日是主日,安息日是安息日,圣经从来不把两者混为一谈。安息日是赐给犹太人的,主日是赐给教会的。安息日记念创造的神,主日记念救赎的主。基督徒遵守安息日,这与福音的真理完全不合。
守安息日并非守道德的诫命
安息日会的人认为以色列人中属于礼仪和民间的律法已经废掉,但是属于道德的律法却未曾废弃;安息日既然包括在十条诫命内,就必定是未经废弃的神的道德律法之一部分。对此,潘汤(D.M. Panton)说得好:
- 顶奇妙的,就是旧约受灵感的作者,无一分别所谓「道德」和「礼仪」的律法,反在利未记十九章所谓礼仪的律例内,包藏着道德性的律法,纯粹如同十条诫命一样。假使我们真的从礼仪的律法中被拯救出来,而仍旧被留在道德的律法之下,保罗必定会告诉我们的,但是他从来没有这样说过。
- 按照性质来说,安息日实在是属乎礼仪的条例,因为道德的律例都诉诸良心,无需成文的启示,但是对于该守何日,是否应当守日子,良心完全是缄默的。若是我们根据一个废掉、一个实施,来分别道德和礼仪的律法,那么安息日纯粹是属于礼仪的律例,应当已经废掉了。
- 一个基督徒遵行十条诫命内一切有关道德的律例,并非因为它们记录在律法上,乃是因为它们记载在福音书里。新约里吩咐单要敬拜神共有50次,禁止偶像有12次,不可妄称主名4次,孝敬父母6次,不可奸淫12次,不可偷盗6次,不可作假见证4次,不可贪恋9次,不可杀人7次,独有安息日全无吩咐。这就如路德所说:「十条诫命只适用于犹太人,不能用在外邦人和基督徒身上。」
马太五章十七至十九节的正意
安息日会的人引用马太福音5章的话,来争辩基督徒当守安息日。但是:
- 马太五至七章的主旨,乃是指引人一条进天国的路。
经上记着说:「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罗10:4)。又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路24:44)。律法和先知都引我们到基督那里去。在它们的任务完成以前,当然不能随便过去,必要完全应验(18节「成全」原文另译)。如今基督已经来到,它们的任务已告完成,就自然而然过去了。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它们不是废掉,而是成全了。 - 十七节「成全」的原文意思乃是「充而满之」。律法和先知不是借着顺从、遵行,也不是因着加添什么,而是基督自己来使之完满。所以它完全没有要我们遵守律法的思想在内。
- 至于十九节所说的「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只要细读上下文,就可知道这不是指着十条诫命,而是指天国的要求说的,因为这里的守和不守,与能否进天国无关,但与在天国里的大小却发生直接关系。根据二十节,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就是所谓守律法的义,不能叫人进天国,何能谈到在天国里的大小问题?可见这诫命决不是十条诫命,所以经上才用「这」字来表示区别。
守安息日是置自己于律法的轭下
今天信徒的地位,「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罗6:14;7:4;加5:18)。历世历代有不少的人,好像安息日会的人一样,不懂得什么叫作恩典,偏喜欢那些定罪他们的律法。就如在使徒时代,门徒中有法利赛教门的人,主张给外邦人行割礼,吩咐他们遵守摩西的律法。但是神的话乃是说:「现在为什么试探神,要把我们祖宗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放在门徒的颈项上呢?」(徒15:10)。人若拣选律法,就得伏在律法的轭下,不只要遵守安息日,还得遵守全部律法,「因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雅2:10)。
请问安息日会的人负得起这律法的轭么?有人这样说:「安息日必须从日落守到日落(利23:32),在这24小时内,不可担什么担子(耶17:21),不能生火(出35:3),不能烤煮(出16:23),否则就是破坏安息日,必被治死(民15章)。
安息日会的人果真要守这条诫命,他们必要快快灭亡,因为他们一直破坏上面的规条。劝告别人遵守,而自己竟未遵守,这是何等的矛盾!」由此可见,人原欲藉守安息日得福,反而招致祸患。守日不只没有安息日会所说的祝福,反而被认为是一种软弱(参罗14:1-6;加4:9-10)。亲爱的弟兄们,「基督释放了我们,叫我们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稳,不要再被奴仆的轭挟制」(加5:1)。
守安息日是自投罗网
律法,特别十条诫命,是那「属死的」、「定罪的」和「废掉的」职事,已经被那「属灵的」、「称义的」和「长存的」职事兴起代替(林后3:7-11)。当主挂在木头上的时候,祂「涂抹了在律例上所写,攻击我们、有碍于我们的字据,把它撤去,钉在十字架上」(西2:14)。
古时人把付清的账单钉在门框上,表示已经了结。照样,主代我们清偿了所欠律法的债,把那个捆绑我们的字据撤去,钉在十字架上,宣告说债务了结,从今字据失效,不再捆绑我们。主把我们从律法之下拯救出来,得以天天活在神的恩典和喜悦之下。这是何等的恩典,我们应当重视这个权利!切莫自投罗网,再去负律法的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