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香味美”?“知了猴”能不能大量食用?
“酥香味美”?“知了猴”能不能大量食用?
"知了猴"在全国不少地方都是一道深受人们喜爱的风味美食。经过高温油炸后口感独特,但大量捕捉和食用"知了猴"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吗?"知了猴"属于害虫还是益虫?食用"知了猴"存在什么安全隐患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的解答。
在南昌街头,人们对"知了猴"的食用体验各不相同。有人表示从未尝试过,只听说可以做中药;有人则分享了在贵州的食用经历;还有人回忆起小时候用火烤制的简单做法,描述其味道清淡且带有一丝清香。
据了解,"知了猴"有油炸、煸炒、烧烤等多种吃法,是不少地区餐桌上一道独特美食。在有些地区,售卖"知了猴"也成为了老百姓增收的一条好途径。
那么,大量捕捉和食用"知了猴"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吗?"知了猴"属于害虫还是益虫?食用"知了猴"存在什么安全隐患吗?大量捕食到底会不会影响生态呢?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专家介绍,"知了猴"是知了的幼虫,也叫"金蝉",属于半翅目蝉科昆虫。一般生存在土壤中,每年的6月中旬至6月下旬,是田间采收的最佳季节。它们通常在夏季傍晚时分开始出土,持续到夜晚。羽化成为成虫后,蜕下的壳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中医称为蝉蜕,是很传统又非常重要的药材。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美才解释说,"知了猴"幼虫在土壤中靠近树根的地方生活,通过刺吸植物树根的汁液来获取营养。成虫则在树上生活,用口器刺破植物枝干吸取汁液,这种取食方式对树木生长有负面影响。此外,雌性"知了猴"在产卵时会用产卵器在嫩枝上刺一圈小孔,将卵产在树木的木质内部,这也会导致嫩枝枯死。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知了猴"是一种植食性昆虫,对树木生长有危害。但在食物资源相对匮乏的时期,它也是一种受欢迎的食用资源。目前没有报道显示"知了猴"携带对人体有害的寄生虫,因此从健康角度来说,适量食用是安全的。
那么,如果大量捕食"知了猴"会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呢?
专家表示,作为一种普通的植食性昆虫,"知了猴"有很多相似的昆虫种类。从植物保护的角度来看,适量捕食"知了猴"有助于控制其种群数量,减少对树木的危害。但是,由于"知了猴"的幼虫在土壤中生活,一些过度挖掘的行为可能会对土壤造成损害。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美才建议,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人们应该避免挖掘土壤中的"知了猴",而是等到它们爬到树上后再进行采摘。这种做法既不会影响土壤保护,也不会破坏杂草环境,从生态角度来看问题不大。
最后,专家也提醒广大消费者,由于"知了猴"富含蛋白质且含有较高的嘌呤,对于蛋白质过敏、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的人群,不建议大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