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式调节阀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
自力式调节阀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
自力式调节阀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但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本文将介绍自力式调节阀常见的四种故障及其解决方法。
一、堵塞与卡涩
原因:管路中的焊渣、铁锈、渣子等在节流口、导向部位、下阀盖平衡孔内造成堵塞或卡住,使阀芯曲面、导向面产生拉伤和划痕。
解决办法
清洗法:卸开阀门进行清洗,除掉渣物,如密封面受到损伤还应研磨;同时将底塞打开,以冲掉从平衡孔掉入下阀盖内的渣物,并对管路进行冲洗。投运前,让调节阀全开,介质流动一段时间后再纳入正常运行。
外接冲刷法:对一些易沉淀、含有固体颗粒的介质,可在下阀盖底塞处外接冲刷气体和蒸汽。当调节阀产生堵塞或卡住时,打开外接的气体或蒸气阀门进行冲洗。
安装管道过滤器法:在阀前管道上安装一个过滤器,以保证介质顺利通过。
增大节流间隙法:改用节流间隙大的节流件,如将柱塞形阀芯改为 “V” 形口的阀芯,或改成套筒阀等。
介质冲刷法:改作流闭型使用、采用流线型阀体或将节流口置于冲刷最厉害处,利用介质自身的冲刷能量带走易沉淀、易堵塞的东西。
直通改为角形法:将直通式改为角形连接,减少介质沉淀的死区,提高冲刷性能。
二、泄漏
原因:气开阀阀座过长或气关阀阀座过短,导致阀芯和阀座之间有间隙,不能充分接触,造成关不严而漏气;密封面损坏或有杂质附着也会导致泄漏。
解决办法
调整阀座长度:根据阀门的气开或气关特性,调整阀座的长度,确保阀芯和阀座之间紧密接触。
研磨密封面:对损伤的密封面进行研磨,消除痕迹,减小或消除密封间隙,提高密封面的光洁度。
清理杂质:清除密封面上的杂质,如焊渣、铁锈等,确保密封面干净。
更换密封件:如果密封件老化或损坏,应及时更换。
三、振荡
原因:在单芯的情况下,如果介质是流动封闭型,阀的稳定性低;双座阀下滑阀关闭流量,上滑阀打开流量,当使用小开口工作时,流量关闭滑阀会引起阀振动。
解决办法
改变介质流向:对于流动封闭型的介质,可尝试改变介质流向,使其变为流动开放型,提高阀的稳定性。
调整阀门开度:避免阀门在小开度下工作,可适当增大阀门开度,减少振动。
优化阀门结构:对于双座阀,可考虑采用特殊的阀芯结构或改进设计,提高其在小开度下的稳定性。
四、噪声大
原因:气蚀是主要的流体动力噪声源,空蚀时气泡破裂产生高速冲击,使其一部分产生剧烈湍流,产生气蚀噪声。
解决办法
控制流速和压力:通过调整阀门的开度和管道系统的阻力,控制介质的流速和压力,避免出现气蚀现象。
采用抗气蚀材料:选用硬度高、耐冲刷的材料制造阀门内件,如镍合金等,提高阀门的抗气蚀能力。
优化流道设计:将流道设计成等截面矩形结构,每段相互成九十度拐角延伸,在出口尾段进行分流,降低流速,减少气蚀噪声。
安装消声器:在阀门附近安装消声器,吸收和降低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