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地马拉咖啡简史:海拔分级咖啡特色及常见五大产区
危地马拉咖啡简史:海拔分级咖啡特色及常见五大产区
危地马拉咖啡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风味而闻名于世。从热带雨林到火山地质,从高原纵谷到多变的微型气候,这些自然条件共同塑造了危地马拉咖啡的多样性和高品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危地马拉咖啡的历史渊源、海拔分级以及五大主要产区的特点。
危地马拉的大小只比台湾大三倍,但天然资源非常丰富,使得瓜国咖啡风情万种,常见的调性为优雅活泼、干净口感、层次分明,带有青苹果酸、茉莉花香、橘皮香、青椒香、可可香,有的尾韵会有浓郁烟熏味。多元丰富的地域滋味,千变万化的迷人香气,让人惊讶的是,几乎快要半数都是精品豆(45%属于精品等级),究竟什么样的风土可以造就总是高品质的咖啡呢?除了本身的资质,还有一段千锤百炼的过程,一起来看看危地马拉咖啡的72变吧!
危地马拉的咖啡简史
最早文献指出,早在1747年危地马拉就已经懂得种植并饮用咖啡,1845年随著咖啡种植与推广委员会成立,咖啡成了该地重要经济作物。政府的大力推动下,1880年咖啡已占危地马拉的总外销90%,为获得更大产量,当权者盯上原住民的土地,逼迫这些人卖掉土地,搬到更贫瘠的地方。第二次的剥削,是来自大型企业,1930年全球经济大萧条时期,当权者Jorge Ubico为求刺激外销市场,致力压低成本,同时也让渡更多权力与土地给美国大型联合果品企业中心(UFC)。Jorge Ubico下台后,继任总统Arbenz想要收回UFC一些土地,重新分发给农民使用,1954年却遭美国中情局CIA发起的政变推翻Arbenz政府。贫穷、土地分配不均、饥荒、对原住民的歧视等因素引发内战(1960~1966),然这些问题至今依旧存在。
危地马拉咖啡小档案
以咖啡主要品种而言,98%是阿拉比卡,但仍有2%的罗布斯塔种,处理方法主要为水洗,少量为日晒。目前为全球第10大咖啡生产国。
危地马拉海拔分级
和许多中美中国家一样,危地马拉也有自己的生长海拔分级:
- Prime:种植海拔750~900米。
- Extra Prime:种植海拔900~1050米。
- Semi Hard Bean:种植海拔1050~1220米。
- Hard Bean (HB):种植海拔1220~1300米。
- Strictly Hard Bean (SHB):种植海拔1300米以上。
危地马拉咖啡特色
危地马拉同时拥有著:热带雨林、火山地质、高原纵谷与多变的微型气候,加上数种降雨模式及肥沃土壤,使得危地马拉咖啡风情万种,调性多元丰富,有纤细、优雅、甜美、果香,也有较为复杂、浓郁、丰富,带有巧克力、太妃糖的香味。
一般常见有五大产区
- 薇薇特南果(Huehuetenango):海拔最高,雨量少,熟成晚,有水果及花香,公认最棒的咖啡产区。
- 安地瓜(Antigua):气候干爽,咖啡甘甜,带有坚果、辛香及可可风味。
- 科班(Coban):雨林区,降雨量及湿度高,咖啡口感较为厚重,带有水果及辛香味。
- 阿蒂特兰(Atotlan):堪称危地马拉之经典,带有柠檬、巧克力香气,也属厚重的口感。
- 阿卡特南戈(Acatenango):炎热气候与肥沃的火山土壤,这里的咖啡酸度与层次都相对丰富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