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尽“汕”尽美
汕尾,尽“汕”尽美
汕尾,这座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的城市,拥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美食文化。从革命老区到现代化城市的蜕变,从红色文化到蓝色经济的转型,汕尾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基本情况
汕尾,这座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的城市,拥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美食文化。从革命老区到现代化城市的蜕变,从红色文化到蓝色经济的转型,汕尾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 中文名:汕尾
- 英文名:Shanwei
- 语言:闽南语(福佬话)、客家话
- 市龄:36岁
- 性格:敢为人先、勇于奉献、包容开放
地理位置与人口
汕尾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莲花山南麓,珠江三角洲东岸。陆地面积4865.05平方千米,海域面积2.39万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户籍人口363.93万人,常住人口269.13万人。
历史渊源
汕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海陆丰时期。"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的民谚,以及开国元帅徐向前的回忆文章《奔向海陆丰》,都让海陆丰之名广为流传。海丰和陆丰两县历史上几度分合,即便分置以后依然浑然一体。
经济发展
近年来,汕尾迈上了高质量发展快车道。2020年—2023年,GDP年均增长居全省第一。2024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9.38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27.97亿元,进出口总额93.5亿元,引进101个产业项目,完成招商"半年红"目标。
汕尾在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连续5年稳居片区榜首,在2023年度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粤东西北前三名,在2023年全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评估中位列第一梯队。
重大工程
汕尾在海洋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2023年以来,新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7个,总投资额约16亿元,已储备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9个,预计总投资约45.5亿元。
2024年7月,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完成吊装。2024年9月,全球单体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中广核"伏羲一号"正式建成投运,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400万元。
交通与融合
广汕高铁的开通,让汕尾革命老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日益紧密,迈入融湾"1小时交通圈",逐步从"双城"变为"同城"。
荣誉与称号
汕尾获得多项荣誉,包括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民间文艺之乡、中国四大渔场之一等。
自然风光
汕尾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包括中国内陆最大、亚洲第二的潟湖——品清湖,红海湾遮浪半岛,莲花山森林公园,陆河南万红锥林,陆丰金厢观音岭,881个岛屿中的龟龄岛等。这里素有"百岛十滩九湾"之美称。
文化遗产
汕尾是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的聚集地,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省级30项、市级75项。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
历史名人
汕尾人才辈出,包括"农民运动大王"彭湃、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陈潮、核动力专家彭仕禄、核潜艇专家黄旭华等。
旅游发展
汕尾作为大湾区"后花园"式旅游城市,2024年春节期间旅游总收入662736.04万元,同比增长129.39%,接待游客1262.48万人次,同比增长58.91%。2024暑期"亲子游"热度飙升城市排行中,汕尾位列全国第六。
美食文化
汕尾美食文化独树一帜,猪脚墨脯鸡、姜醋蛋、菜粿、小米、菜脯蛋、大粒参、菜头丸、牛腩火锅等传统美食,以及海胆炒沙、粉丝蒸扇贝、黄金蚝仔烙、汕尾鱼饺等海鲜美食,都让人回味无穷。
汕尾,这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一个让时间慢下来的"休闲之都",每一天都充满了无限可能。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