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殿生:什么信念支撑他,31天独自徒步穿越无人区,10年时间走遍全中国
雷殿生:什么信念支撑他,31天独自徒步穿越无人区,10年时间走遍全中国
他是第一个独立徒步穿越罗布泊的人,历时31天穿越了无人区;他用十年的时间,徒步八万一千公里,在45岁时徒步走遍了全中国;他探访56个民族居住地,分享瑰丽的多民族文化,他坚持环保理念,在多个平台为环保事业发声,他就是探险家雷殿生。
雷殿生,十多岁失去双亲,十八岁又失去参军梦,父亲生前对他他说,儿子,你要活出人样。父亲的话,对他非常受用,“活出人样”,这个“人样”是没有标准的,这个样子只在自己的内心里,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就得靠自己拼搏。
他小学没毕业,没有读万卷书,所以想走万里路。为此,他做了十年的准备才出发。
梦想的点燃和长达十年的准备
父母双亡后,没有经济来源,雷殿生首要任务就是把自己养好。
1987年,雷殿生二十四岁,他发现了一套徐霞客诞辰四百周年的纪念邮票。从此梦想被点燃,原来自己也可以像明朝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那样,通过行万里路来丰富知识,增长见识,磨炼意志。
从此,一个梦想在雷殿生身上生根发芽,自己要徒步走遍全中国。
找到梦想后,并不能马上出发。不然,迎来的不会是实现梦想,而是梦想的破灭。
正确的做法是,找到初心而出发,而且要做周全的准备。
探险旅行不是靠胆大就可以,而是每一次旅行都需要计划周详。防患于未然是冒险家的一贯原则,因为他们深知任何事都可能会出现,所以他们必须对一切突发状况做好准备。
从25岁到35岁(1988-1998年),这十年间,雷殿生做了哪些准备?
首先是目标主题的确定,主题就是这六个字——环保、民族、探险。第一点,去到山清水秀和环境受到破坏的地方,把它们写下来、拍下来、记录下来。第二点,走访56个民族的聚居地。第三点,就是探险,这也是对自己生命的磨炼。
有了主题之后,还需要做准备的就是准备资金、锻炼身体、查阅大量资料、规划路线。
为了准备资金,做过苦力活,做过包工头,各种可以靠自己努力赚钱的活,都会去做。
锻炼身体方面,在准备的十年间,每天坚持跑十公里,还要做2000个仰卧起坐和800个俯卧撑,分四组进行,每组500个仰卧起坐,200个俯卧撑。
雷殿生说,有一件事是我能做到,而别人未必能做到的,我甚至可以把生命都投入到这件事里,那就是走遍中国。
梦想的坚持与实现
大家猜猜,从哈尔滨出发一直走到香港,需要花了多长时间?
雷殿生花了十四个月。也就是说经历一整个春夏秋冬,还没走到香港呢?
雷殿生没有搭车,一直靠自己的两条腿背着80斤重的行李走,一天走三五十公里。
如果下大雨了,雷殿生就穿着雨衣走,但是雨衣不透气,即使没有被浇湿,出一身的汗以后身体也都湿了。
如果下大雪了,自己就在雪地里边独行,雷殿生还拿相机拍下自己留在雪地的脚印……
在新疆时,遇到风沙,吹着十几个小时,雷殿生拿着馕饼子和水在那儿趴着,人在十几级的风里寸步难行。
雷殿生在路上遭遇过十九次抢劫,还遇到很多野生动物,见到过雪豹,拍照太入迷,还差点踩到雪豹。另外,也遇到狼群,还遇到过孤狼、熊、野猪、野象。
一路上遇到很多困难,也看到了很多美丽景色。当不被尊重,想放弃时,雷殿生想起爸爸说的话,要把自己的样子活好,不要管别人。所以,他想过放弃,但都是瞬间的想法而已。
雷殿生在罗布泊无人区里边走了四十天,缺水、吃老鼠、吃苍蝇、吃蛇…,为了生存下去,一直坚持着。雷殿生对自己说,是你选择了徒步中国。罗布泊,多少人劝你,让你不要进来,你进来之后,要是想活着走出去,所有的这些东西就要一个人去承受,尽量活着走出来!
徒步走了十年,意义是什么?
雷殿生说,首先,对个人有成长。自己没有读万卷书,但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像一本巨大的百科全书,里面有民俗、生态、历史,有风景、古迹,这些在书里面无法全部读到,但在徒步中能感受到。其次,就是磨炼了自己的意志。生命还是要去“折腾”,但是要有方向、有目标,不能瞎折腾,自己要去选择怎么“折腾”。
另外,在环保方面,自己的声音虽然很弱,但是一直在为之呼吁。
读了雷殿生的书籍《信念》,听了雷殿生旅途探险的故事,深深被这种坚持到底、有信念和力量的精神所鼓舞。
就像樊登老师所说,其实生活是非常开阔的,生活是有多种多样的选择的。人自身的潜力很可能没有被探索到,每个人实际上是有极大的内在的能量可以去发掘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认识你自己”。
就像《瓦尔登湖》里,梭罗所讲,从圆心到圆周有多少条半径,就有多少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希望大家能够了解雷殿生的故事,能够珍爱你自己的生活,知道你自己也具有无限的潜力,也可以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