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的接纳是什么?不是消除,也不是逃避
正念的接纳是什么?不是消除,也不是逃避
正念,这一源自佛教禅修的心理练习,近年来在心理学、医学乃至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正念练习的核心要素之一便是“接纳”。那么。正念的接纳究竟是什么?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正念接纳的内涵,并解析一些与正念练习相关的常见误区。
正念的接纳的内涵
正念接纳,是一种对当下所有体验(无论是愉悦还是不悦)保持开放、非评判性态度的能力。它鼓励我们全然地感受当下,无论是身体的感受、情绪的起伏,还是思维的流转,都不加选择地接纳。它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喜欢或同意这些体验,而是要学会以非评判的方式去观察和感知它们,以一种温柔而坚定的方式,与当下的一切和平共处。
这种接纳并非一种乌托邦式的想象或宣示,而是在觉察中不断地同在与承接,持续温柔地把心带回当下并观察当下的变化。
例如,在正念瑜伽练习中,我们需要关注身体当下能做到的程度,而不是希望身体做到的程度。这种练习方式有助于我们全然地接纳自己的身体和感受,减少内心的焦虑和压力。
接纳不是逃避
逃避,是人们在面对困难、挑战或不悦时,常常采取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可能表现为身体上的逃避(如离开现场)、情感上的压抑(如否认或忽视感受)或认知上的扭曲(如合理化或找借口)。
然而,正念接纳与逃避截然不同。正念要求我们直面当下,无论这个当下是多么令人不适或挑战重重。通过正念练习,我们学会以更加客观和冷静的态度观察自己的内在体验,而不是选择逃避或忽视。
正念接纳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永远停留在不悦或痛苦中,而是要通过觉察和理解,找到更加健康和有效的方式来应对这些挑战。逃避只会让问题暂时隐藏,而正念则帮助我们勇敢地面对并解决问题。
接纳不是消除
消除,是另一种常见的心理反应,尤其是当我们面对负面情绪或思维时。人们往往希望通过各种手段(如药物治疗、心理咨询等)来“消除”这些不悦的体验。
然而,正念并不追求消除或压制任何内在体验。相反,它认为每一种体验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念接纳强调的是对当下所有体验的接纳和包容,而不是试图去消除或改变它们。这种接纳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喜欢或认同这些体验,而是要学会以更加开放和好奇的态度去观察和理解它们。
通过正念练习,我们逐渐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和思维和平共处,而不是将它们视为敌人或需要被消除的对象。
正念练习的其它误区
追求完美:许多人在开始练习正念冥想时,容易陷入“我应该做得更好”的思维陷阱。然而,正念并不要求我们做到完美。相反,它鼓励我们以非评判的态度去观察自己的内在体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急功近利: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往往期望能够通过冥想迅速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改变。然而,正念练习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时间来逐渐培养的过程。它不能作为一种速效药来迅速解决所有问题。
忽视身体感受:正念冥想的核心是关注并觉察当下的体验,这包括思维、情绪以及身体的感受。然而,一些初学者可能会误解正念的含义,以为它就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思维和情绪上,而完全忽视身体的感受。这种做法会削弱正念练习的效果。
机械套路:有些人认为冥想就是机械地跟随指导者或特定的步骤来进行。然而,正念练习强调根据内心的感受和反应来灵活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如果我们将冥想变成一种刻板的套路,就失去了正念的核心价值。
正念的接纳是一种深刻而微妙的心理练习,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通过接纳当下的一切,我们能够培养出对自我内在的觉察和掌控,从而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然而,正念练习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我们的耐心、毅力和持续的努力。
参考文献
Shapiro, S. L., & Carlson, L. E. (2017). The Art and Science of Mindfulness: Integrating Mindfulness into Psychology and the Helping Professions (2nd ed.).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Kabat-Zinn, J. (1994). Wherever You Go, There You Are: Mindfulness Meditation in Everyday Life. Hyperion.
Kabat-Zinn, J. (1990). Full Catastrophe Living: Using the Wisdom of Your Body and Mind to Face Stress, Pain, and Illness. Delta.
Shapiro, S. L., & Carlson, L. E. (2009). The Art and Science of Mindfulness: Integrating Mindfulness into Psychology and the Helping Professions.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