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燕昭王复仇记:千金买死千里马的智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燕昭王复仇记:千金买死千里马的智慧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17A08VM100

燕昭王时期,燕国在经历了一场内乱后几乎被齐国吞并。为了复兴国家并报灭国之仇,燕昭王采取了独特的人才战略。他通过礼贤下士、广纳贤才,成功吸引了众多贤士投奔燕国,最终实现了复仇大业。

对赵武灵王而言,燕国的内乱,其实是打破了他预期的紧急事件。
长期以来,赵武灵王心目中的最大威胁,都是西边的秦国。东边的齐国虽然强大,可齐威王晚年却逐年怠政,以致齐国政坛内乱不断;后来,齐军在徐州一战败于楚国手下,齐国国势就更是一落千丈。[1]

然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往往不是比谁更加强大,而是看谁衰落得更快。
就在人们以为齐国将从此陷入平庸时,北方的燕国却进入了自残模式。燕王哙突然禅位于子之,引发了一场大内乱。在这次内乱中,太子平与将军市被先后被杀,而齐宣王则趁虚而入,几乎是兵不血刃就吞并了燕国![2]
齐国吞并燕国,对赵国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危机:这意味着,赵国从此将在东、西两个超级大国间的夹缝中艰难求生!
出人意料的是,赵武灵王却用一个异乎寻常的举动,全力将局势扳了回来!
燕国内乱爆发后,赵武灵王从韩国接来燕公子职,并派乐池护送他回到了燕国。[3]原本没有任何希望的公子职,居然奇迹般地活到了最后,并在燕人赶走齐军后,顺利地坐上了燕国国君之位,是为燕昭王。
大乱之后的燕国,正百废待兴。
不过,此时燕昭王最为刻骨铭心的,还是齐人的灭国之恨。可燕国才刚复国,根本无力与强大的齐国相对抗。为防齐军卷土重来,燕昭王被迫主动与齐国修好,还把太子主动送入齐国做人质!
弱小的燕国要想复仇成功,唯有效仿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先耐心地壮大自身,等待敌人出现漏洞时再发动致命的反击。可勾践能成功灭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身边有范蠡、文种、计然等等多位国士鼎力相助。天下人才那么多,到哪才能找到燕昭王自己的“范蠡”、“文种”和“计然”呢?
一天,燕昭王见到大臣郭隗(wěi),竟当面诉起苦来:“齐国趁我国内乱而攻破了国都,我很清楚现在燕国国小力薄,无法复仇。但我希望能得到奇能异士来与我一同治理国家,以洗刷先王的耻辱,这就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心愿!请问该怎样才能报此大仇呢?”
经历了数年大乱后,现在燕国确实是要人没人,要钱没钱。在崇尚“丛林法则”的战国时代,再这么继续浑浑噩噩下去,不要说复仇,恐怕连燕国社稷能不能继续传承下去都很难说。
虽然燕昭王很迷茫,可他所请教的郭隗,也算不上什么奇能异士。至少从出身上看,郭隗就不怎么光彩。郭隗,又称虢隗,是虢公丑之后。而虢公丑,就是晋献公“假道伐虢”所灭西虢国的末代国君。西虢国被灭后,虢公丑狼狈地逃入了成周,捡回了一条性命。如今两三百年过去,虢公丑后代又出现在历史舞台上,难道他竟是燕昭王所期盼的治世奇才?
听了燕昭王的疑虑,郭隗却沉静地回答:“称帝者的臣子,名义上是臣子,他实际上是把臣子当作老师;称王者的臣子,名义上是臣子,他实际上是把臣子当作朋友;称霸者的臣子,名义上是臣子,他实际上是把臣子当作是宾客;危难之国的臣子,名义上是臣子,实际上是把臣子当作是俘虏。如果大王颐指气使地聘用大臣,那么厮役之才将会到来;如果大王以宾客之礼来聘用大臣,那么霸主之臣将会到来;如果大王能以平等礼节来聘用大臣,那么王佐之才就会到来;如果大王能谦卑谨慎地礼遇人才,那么帝王之师就会到来!能做到这些,进可王天下,退也可霸天下!大王如果能广泛选用国中之才,并亲自上门去拜访他们,那么天下人才都会纷纷奔向燕国!”
人主对待人才的态度,就是人主能取得多大成就的基础。人主对人才越尊重,就能获得越高层次的人才,那么他的事业势必也将越辉煌。
郭隗的话虽然很振奋人心,可燕昭王听了后,依然心存疑惑:“可当下谁才值得我亲自上门拜访呢?”知道谁是“管仲”,当然可以重金礼遇;可问题是,怎么来识别谁才是“管仲”呢?
郭隗没有直接回答燕昭王,却讲起了另一个故事:“下臣听说,古代有一位君王愿出千金以求购千里马,可买了三年都没买到。这时,他宫中一位下人主动请缨,说:‘请让我去买千里马吧!’君王同意了。三个月后,这位下人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这位下人竟花费五百金买下了马头,然后回来向君王通报!君王得知后,大怒:‘我要买的是活马,哪里是让你浪费五百金去买死马?’下人却不慌不忙地回答:‘死马尚且愿花五百金来买,何况是活马呢?以后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愿意花重金来买好马,千里马很快就会送上门来了!’之后一年内,果然就有三匹千里马送上门来!如今大王真想招揽人才,那么请先从我开始。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比我更加贤能之人呢?他们又怎么会惧怕千里之遥而不到燕国来呢?”
当年周文王招揽天下贤才,却只引来了想来周国养老的伯夷、叔齐两兄弟。周文王对此毫不在意,依然高度礼遇他们。天下之士听说周文王如此善待贤才,纷纷赶赴周国,鬻(yù)熊、太颠、闳夭、散宜生、辛甲等等先后都成了周国臣子。正是在这么多贤士的帮助下,弱小的周国才慢慢发展壮大,最终推翻了残暴的商纣王!
所以,想要招揽贤才,先从礼遇身边人才做起。只有身边人才得到高度礼遇,天下人才会知道你是真正尊重人才,自然就会争先恐后地投奔过来——如此一来,还需担心找不到真正的“千里马”吗?
听了这番话,燕昭王如醍醐灌顶,立马醒悟过来。他立刻给郭隗修建起一座宫殿,并奉他为老师;日常两人相见,燕昭王都请郭隗坐在上座,自己则站北面向他请教!
数年之后,整个东周都知道燕昭王礼贤下士,纷纷投奔到了燕国:乐毅从魏国而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从赵国而来……。[4]燕昭王的“人才”战略,终于大获成功!
在众多贤士辅佐下,二十八年后,燕军与诸侯大军携手,在济水以西大破齐军!随后,乐毅又单独率燕军攻入了齐都临淄,所得珍宝全部送回燕国,烧毁了齐国宫室和宗庙,成功替燕昭王完成了复仇大业!
人才战略,是燕昭王能成功复仇的关键因素。不过,在成功推行人才战略的背后,燕昭王还在另一条隐蔽战线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1] 《史记·楚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2] 《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哙既立”篇。
[3] 《史记·赵世家》
[4]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