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人民日报》关注:海南三亚一驻村干部的新年打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人民日报》关注:海南三亚一驻村干部的新年打算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101342

2月7日,《人民日报》第18版刊发文章《四位驻村干部的新年打算》,其中提到海南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那受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春雷。

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制度安排。2021年过渡期以来,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轮持续组织选派50多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接续为发展中的村庄和乡亲们带来先进理念、资金项目、技术服务,为乡亲们排忧解难。

奋斗者的步伐永不停歇,实干者的姿态永远向前。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驻村干部们有啥新计划,准备开展哪些新工作?新春伊始,我们的记者走访4位驻村第一书记,看看他们在忙些啥,听他们唠唠新年打算。

——编者

海南省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那受村

驻村第一书记肖春雷——让乡亲种出更好的果菜


海南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那受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春雷(右)指导农户种植黄瓜。苏永辉 摄(人民视觉)

农历年刚过,肖春雷就来到百亩蔬菜瓜果大棚基地试验田旁,仔细察看紫色释迦苗的长势。“去年,村里的紫色释迦第一年挂果,市场反响不错。我们又抓紧育了一批苗。过几天这1.4万株种苗就免费提供给农户,现在村里正组织村民报名认领种植呢。”

肖春雷的派驻单位是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2021年他来到那受村时,发现村民多以种植冬季瓜菜、芒果、槟榔为主。“村里发展果菜种植的自然条件不错,但过去的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带动增收效果不明显。让村民稳定增收,要把更好的品种引进村里,把更高效的种植技术教给农民,让他们种出更好的瓜菜、水果。”肖春雷说。

从农技员到第一书记,肖春雷对土地有着天然的感情,那受村的田间地头一年四季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我在研究院里干的就是农业科技服务研究,平时也会去一线向农民推广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技术。当了驻村干部,和村民打交道一点不觉得生分,有啥技术难题我随叫随到,带着乡亲们一起干。”在肖春雷看来,这是他当驻村第一书记的优势。

驻村期间,肖春雷不只引进紫色释迦、纳寿彩虹西瓜、羊角蜜等新品种,还引进了南繁瓜菜嫁接育苗技术,提高瓜菜的抗病性、适应性和产量。2022年,他和村两委商议把南繁瓜菜嫁接育苗项目在村里以订单生产模式推广,当年便实现了成本回收并为村集体创造了24万元的利润。截至目前,仅育苗产业就为那受村村集体经济贡献了100万元的收入。

就在年前,那受村村民苏云龙地里的黄瓜遇上了霜霉病,“遇到种植技术难题,第一时间就打电话给肖书记。”肖春雷接了电话就赶到地里,开出杀菌剂药方,苏云龙心里一下踏实了,“肖书记,今年紫色释迦我们家也种!”

“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是授人以鱼,关键还要授人以渔,提高农民农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肖春雷创建“田间课堂”党建品牌,组织党员现场讲授当季适用的农业知识和技术,3年来组织的各项专业技能培训共1370人次参与。

肖春雷始终没有停下对更优质种苗的培育探索。他说:“每年都要试种五六十个品种,就拿黄瓜来说,去年跟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合作,选育出了‘津优619’这个高产品种,预计亩均产量能比现在地里的品种提高2000—3000斤。”

如今,那受村的村民都很欢迎新品种、新技术,种植选择不断丰富,经济效益不断显现。2021年到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4.6万元增长到244万元,脱贫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868元增长到29184元。

谈及新一年的工作重点,肖春雷笑着道:“继续做好农民培训,增长他们自主发展产业的能力,再把现有的产业往纵深做,持续做品种改良、种植精细化管理,同时拓展市场、打造品牌。要做好三产融合,村里的‘榴莲主题共享农庄’‘那受·里乡野会客厅’‘南塔艺谷’等乡村旅游项目都在逐步推进……”看着满满的工作计划表,肖春雷说:“总之要把产业更好地留在村里,把产业收益更多地留给村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