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沟通建立信任,病人关系的9条沟通技巧
用沟通建立信任,病人关系的9条沟通技巧
在医疗服务中,除了不断提升的医疗技术水平外,与病人的沟通技巧也应同步发展。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能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还能有效减少医患纠纷。本文将从九个方面分享医患沟通的技巧,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病人需求,建立稳固的医患信任关系。
1. 我们低估了病人知情和参与的愿望
某医院对1012名乳腺癌患者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仅有34%的患者愿意将治疗选择权完全交给医生,而66%的患者希望参与决策过程。其中,44%的患者希望与医生共同决定治疗方案,22%的患者则倾向于自主决定。这表明,现代医疗关系已从传统的"家长式"转向"共同决策"模式,病人更希望在治疗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
2. 病人来诊的目的是什么?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首先要识别病人的需求。然而,研究表明,医生往往只能发现病人提出问题的一半,因为很多医生错误地认为病人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最重要的。实际上,病人可能带着多个问题来看病,医生需要耐心倾听,全面了解病人的需求。
3. 你多长时间打断病人?
研究表明,医生平均在病人陈述18秒后就会打断。这种过早打断不仅会影响病人完整表达病情,还可能导致误诊。研究显示,越晚打断病人,越有可能发现病人的真实问题。因此,医生应该鼓励病人完整陈述病情,避免过早打断。
4. 你与病人谈了多久?
一项研究显示,在20分钟的看诊过程中,医生实际提供信息的时间只有1分钟,远低于医生自认为的9分钟。这种时间感知差异可能导致病人对医生产生不满。医生应该合理分配看诊时间,确保病人有足够的时间表达需求。
5. 病人要的和你给的一致吗?
研究发现,病人和医生在医疗信息需求上存在差异。病人主要关注病情预后、诊断和病因,而医生往往高估了病人对治疗和药物疗法的信息需求。因此,医生应该根据病人的实际需求提供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误解。
6. 你的病人会听你说的吗
研究显示,10%-90%的病人完全不服用药物或错误地服用药物,50%的长期用药病人和72%节食的病人不遵从医嘱。这表明,即使医生给出了正确的治疗方案,病人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不遵医嘱。因此,医生应该关注病人的依从性问题,确保病人能够正确执行治疗方案。
7. 你有告诉你的病人如何用药?
研究发现,20%的病人没有得到任何药物信息,30%的病人不知道药名和用药原因,80%的病人不知道用药频率,90%的病人不知道用药时长。这些信息的缺失可能导致病人无法正确用药,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医生应该详细告知病人用药方法,确保病人能够正确执行医嘱。
8. 病人最不满意的三大问题
病人对医疗服务的不满意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缺乏热情和友善、使用专业术语、缺乏清晰的诊断解释。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病人对医生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影响医患关系。因此,医生应该注意沟通方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确保病人能够理解诊断结果。
9. 为什么我的病人还会告我呢?
研究显示,在70%的医疗诉讼案件中,律师将医生的沟通和态度作为病人起诉医疗侵权案件的首要原因。因此,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能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还能有效预防医疗纠纷。医生应该重视沟通技巧,避免因沟通不当引发的医疗纠纷。
不同科室的沟通特点
不同科室的病人需求不同,医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 骨科全科:关键是陪伴
- 儿科急诊科:表现出急切和同理心
- 神经内科:感谢的话不要当真
- 消化内科和内分泌科:需要更多的同理心和倾听
- 心内科和呼吸内科:投诉和感谢一样多
- 神经外科:感谢居多
- 胃肠外科、小儿外科、肝胆耳鼻喉科: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关心
- 乳腺外科、泌尿外科:需要讲清楚治疗效果
总结
良好的医患沟通需要医生用心感受病人的需求,做到"有时去道歉,常常去示弱,总是去承担"。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医生不仅能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还能建立稳固的医患信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