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工程”:让戒毒从“心”开始
“春雨工程”:让戒毒从“心”开始
苍南县创新打造“春雨工程”心理服务评估体系,通过构建科学化、个性化、多维度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实现了风险评估精准化、心理干预动态化,助力戒毒人员康复。
温州网讯 苍南县深化基层毒品治理数字化的需求,创新打造旨在巩固戒毒人员康复矫治的心理服务评估体系“春雨工程”,通过构建科学化、个性化、多维度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实现了风险评估精准化、心理干预动态化,构建教育、疏导、干预三位一体的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全力打造戒毒心理干预新模式。
“春雨工程”建设实施以来,苍南县依托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戒毒人员心理干预服务体系,实现了县禁毒办、各成员单位、派出所、相关医疗机构禁毒工作的协同互动,动态管理、妥善处置,努力实现戒毒人员的精密智控,巩固禁吸戒毒成效,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对禁毒工作的满意度。
春风化雨
跨部门合作开创平台
“春雨工程”以关爱和科学为基石,构建“1+3+5+9”的心理服务评估体系(一个平台,三级心理服务机制,五大人员关爱模块,九种心理矫治量表),联合医院搭建“春雨工程”云平台,打造县乡两级联动针对戒毒人员心理健康动态管控的网络云平台。
利用普筛心理测试题,结合五大模块、九种量表,对吸毒人员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建立电子档案库,根据评估结果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分析、心理干预等戒毒心理服务,做好心理健康、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修复工作,努力帮助戒毒人员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助力他们戒除毒瘾,重塑健康人生。
“春雨工程”心理工作室建立驻村医生、乡镇禁毒办、医疗机构三级心理服务机制,按需为戒毒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帮扶、心理疏导等服务,旨在将心理健康服务送到戒毒人员身边,织密一张全方位、立体化的心理健康防护网。
同时,采用线上动态预警机制,根据重点人员等级、评估结果动态等调整等级,对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实时关注,发出预警,及时对接医院,实现重点人员一键转诊。
截至目前为止,通过“春雨云平台”共推送预警信息2523条,最大限度消除了风险隐患。
心理帮扶
打开“瘾君子”的“心锁”
戒毒人员小燕(化名),33岁,被亲生父母抛弃,养父母抱养长大,辍学离家,家庭关系冷淡。2020年7月,受“朋友”蛊惑,吸食冰毒被查获,同年11月毒瘾复发再次吸食冰毒,被公安机关责令社区戒毒。小燕与养父母“失联”多年,交友圈子复杂、心理缺乏归属感,十分抗拒帮教。长期吸食毒品,使小燕性情大变,脾气暴躁易怒,像一座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一点小事就能让她怒火中烧,对家人、朋友大发雷霆,并且出现的幻听导致失眠,严重地影响了小燕的正常生活。毒品控制了她的情绪,让她失去了理智,也失去了身边人的信任和爱。
社工从心理辅导入手,利用“春雨工程”云平台心理健康自评问卷对小燕进行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师根据结果为小燕制定“一对一”的心理干预治疗个案服务,帮助小燕戒除毒瘾,恢复身心健康。
第一步社工上门家访,帮助其回顾成长经历,分析原生家庭对其造成的影响,找到“心结”所在,鼓励她重建与家人的联系。
第二步心理治疗师用音乐疗法,播放轻音乐,引导小燕进行冥想,放松身心,减轻焦虑和压力。
第三步社工通过“春雨工程”云平台对小燕进行心理评估,建立心理档案,及时电话跟踪回访,适时进行心理干预,有效预防复吸。
第四步心理治疗师根据评估结果,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纠正不良认知,修复小燕的家庭,成功戒除毒瘾,彻底摆脱毒友圈。
经过三年多的心理治疗,对于小燕来说,是一场与毒魔的殊死搏斗,也是一场自我救赎的漫长旅程。曾经的小燕,眼神空洞,面容憔悴,被毒品折磨得失去了生活的希望。但经过心理治疗,像一缕阳光,照亮了她黑暗的心。最近一次的回访,小燕已经改头换面,判若两人。她开始精心梳妆打扮,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谈吐神采飞扬,战胜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毒瘾,破茧成蝶,迎来了人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