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是什么?骨水泥后遗症、自费与医保优缺点、术后注意事项
骨水泥是什么?骨水泥后遗症、自费与医保优缺点、术后注意事项
骨水泥是一种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的骨填充材料,主要用于填补骨骼缺陷和加速骨骼恢复。本文将详细介绍骨水泥的定义、种类、使用场景、医保与自费的优缺点比较,以及术后注意事项等内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医疗材料。
骨水泥是什么?还有哪些补骨材料?
若人体骨骼因事故、老化退化、骨质疏松、切除肿瘤后,需要填补骨头缺陷,或是要加快骨头恢复速度,医生会选择补骨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自体骨:以自身的胫骨、腓骨、肋骨、髂骨等,取出骨头并填补到缺损部位,比如补骨矫正手术,优点为不会产生排斥反应。
异体骨:捐赠遗体提供的人骨,去除矿物质、保留人骨生成所需的传导因子,可以诱导骨细胞生成,但自费金额较高。
异种骨(生物骨):将牛骨、猪骨去除脂肪和蛋白质后,高温烧结而成。优点为和人体骨骼结构相似,可促进骨细胞增生,但还是有少数人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
合成骨:最常见,主要材料为磷酸钙盐类,成分和人体骨类似,但缺乏生长因子,诱导骨生成效果较差。不过,因可大量制造,且没有卫生疑虑,仍是使用主流。
骨水泥:骨水泥的成分为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又称为压克力,但跟我们印象中的压克力差很大,有像胶水般的液态状,也有可塑性高、能捏出不同形状的黏土状,但不论哪种骨水泥,使用前得先将粉剂和溶剂快速混合,再涂抹填补骨头空洞,因为硬化过程会释放热能,固定后无法再改变形状,所以相当坚固。
骨水泥医保与自费的优缺点、费用比较
补骨材料使用范围广泛,会依照患者不同病况来做出选择,若您正考虑选用骨水泥,可依其特性与金額选择最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材料,我们接下来详细介绍骨水泥在医保给付与自费上的差异:
高黏稠度(High viscosity)
新型骨水泥有比传统骨水泥更高的黏稠度,让医生操作上更安全、更不易渗漏,进而减少并发症机率。
硬化发热温度低(Low exothermic temperature)
骨水泥原装是粉末加上液体,混合搅拌后硬化会产生化学发热,传统骨水泥会发热高达62度,新型骨水泥约42到47度。因为据研究发现,与骨水泥接触的人骨,接觸50度以上超过30秒可能造成蛋白质变性或骨坏死,因此选择新型骨水泥安全性较高。
显影性(Radiopaque)
新型骨水泥相較传统骨水泥会添加高浓度的显影材料如钡剂(Barium Sulfate)、二氧化锆(Zirconium Oxide),让医生在X光机里看得清楚注射状况,以防注射的量过多或过少,而造成严重并发症。
骨水泥该如何选择?
市面上的骨水泥成分多元,也有添加抗生素以达治疗和预防感染效果,目前仅有脊椎手术有医保给付增添显影剂的骨水泥,其他手术如髋关节、膝关节,传统骨水泥有医保给付,但添加显影剂的骨水泥需自费,民众可与医生详细讨论再做决定,毕竟骨水泥是骨科手术不可或缺的一环,也能帮助医生手术事半功倍的一大利器。
骨水泥的常见用途包括:
-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骨水泥可以用於固定人工关节,防止人工关节鬆动。
- 脊柱手术:骨水泥可以用於固定椎體骨折,減輕疼痛。
- 其他骨科手术:骨水泥可以用於填補骨缺損、修復骨折等。
骨水泥后遗症?术后注意事项?
骨水泥手术发生严重并发症并不高,主要原因可能是和骨水泥黏稠度低,或灌注太多导致骨水泥外渗压迫神经、血管,可能包含以下情况:
- 少量渗漏者不会造成影响,但往脊髓或神经根方向渗漏可能造成神经压迫,除了疼痛更有极小机率(小于1%)瘫痪。
- 若渗漏流向肺部,有极小机率发生肺部栓塞,严重时可能死亡。
- 有极少部分患者会對骨水泥過敏,嚴重者可能休克死亡。
- 有极小机率发生大血管损伤、脑膜破裂造成脑脊随液外漏。
骨水泥的术后注意事项
- 遵医嘱服药:术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开具相应的药物,患者应按时服用,以帮助控制疼痛、防止感染等。
- 保持伤口清洁:术后伤口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患者应注意保持伤口部位的清洁,避免接触脏水或污物。
- 注意休息:术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应多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以促进伤口愈合。
- 避免搬重物:术后患者应避免搬重物,以免伤口再次受损。
- 定期复查: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以观察伤口愈合的情况。
如果术后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 伤口出血、渗液或肿胀。
- 伤口疼痛加重。
- 发热、寒战、头痛等感染症状。
- 其他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