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导联相关知识,看这一篇就够啦!
心电图导联相关知识,看这一篇就够啦!
心电图是临床医学中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为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心电图导联的相关知识,包括1个12导联心电图、心电图导联轴以及心电图各波形所代表的意义。
本次主要讲解的是心电图导联的相关知识,包括临床上常见的12导联心电图、心电图导联轴以及心电图各波形所代表的意义。
临床上最常用的十二导联心电图可分为:三个双极肢体导联、三个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和六个单极胸导联。(单极导联实质上是一种双极导联,因为单极不构成回路,只不过将心电图负极连接在“0”电位上,也叫“中心电端”,将正极作为探查电极放置在检测的部位。)
1.三个双极肢体导联为:I导联、II导联、III导联。
I导联:左上肢为正极,右上肢为负极。
II导联:左下肢为正极,右上肢为负极。
III导联:左下肢为正极,左上肢为负极。
因为"空间向量规则",正确的心电图应该符合:II导联的向量等于I导联和III导联的向量之和(如果把这三个导联的R波比喻成三座大山,那么I和III导联的大山的海拔加起来就应该等于II导联的高度)。如果发现做出来的心电图很不符合这个规则,那说明此次心电图电极放置不标准或受到其他干扰。
这三个导联分别提供了关于心脏电活动的不同视角,有助于医生诊断心脏疾病和异常。
I导联:I导联是一种双极导联,电极放置在左手臂和右手臂之间。它提供了一个前后方向的观察,能够检测到水平方向的心脏电活动。I导联用于观察心脏的水平位移,例如心室肥大、心肌梗塞等情况。
II导联:II导联是一种双极导联,电极放置在左腿和右手臂之间。它提供了一个前下方向的观察,可用于检测心脏的前下部分的电活动。II导联对于检测心脏的下部位移和心脏节律的异常非常有用。
III导联:III导联是一种双极导联,电极放置在左腿和左手臂之间。它提供了一个前下方向的观察,类似于II导联。III导联通常与I和II导联一起使用,以提供更多有关心脏电活动的信息。
2.三个加压导联为:aVR导联、aVL导联、aVF导联。a代表加强的意思,V代表电压,R、L、F分别代表右上肢左上肢和左下肢。
aVR导联:探查电极面对右心室腔,反映了右心腔的电位变化。
aVL导联:探查电极面对左心室侧壁偏上的部位,反映左心室高侧壁的电位变化。
aVF导联:探查电极面对下壁,反映心脏下壁的电位变化。
3.六个胸导联为:V1、V2、V3、V4、V5、V6导联。
V1导联:正极放置在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导联:正极放置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导联:正极放置在V2和V4两点连线的中点。
V4导联:正极放置在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的交点。
V5导联:正极放置在左腋前线与V4水平线的交点。
V6导联:正极放置在左腋中线与V4水平线的交点。
以上6个胸导联的负极均接入“0电位”的中心电端。
细心观察你会发现,V1~V6的波形中,R波振幅逐渐增大,S波振幅逐渐降低,所以R/S比值逐渐增大。
心电图导联轴
导联轴的概念:某一个导联正负极之间的假象连线为该导联的导联轴。导联轴有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用线和箭头表示。本文上一段介绍导联的概念中就已包含导联轴概念。
1.双极导联的的导联轴是该导联两极之间的连线。I导联、II导联、III导联的正负极分别接于人体的做右上肢及左下肢,三点距离大致相同,由此三根导联轴组成的图形近似一个等边三角形。
2.加压单极导联(aVR导联、aVL导联、aVF导联)的导联轴是探查电极与中心电端(电偶中心)之间的连线。因为"空间向量规则",aVR导联、aVL导联和aVF导联的电位向量大小在同一时间点必须符合aVR+aVL+aVF=0(mV)。因为三条轴是不同方向,任意两条轴所形成的角度大致均为120度,所以三条轴的电位向量加在一起反而为0。
**3.胸导联的导联轴是六个探查电极(V1~V6)与中心电端之间的连线。**六个胸导联探查电极围绕心脏,置于心脏左前方的胸壁上,其与中心电端构成的导联轴几乎平行于人体横面,所以又称为横面六轴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观察分析心电活动在人体横面或水平面的变化情况。
心电图各波形所代表意义
P波:P波代表心脏的心房收缩(心房收缩波),它表明心脏的心房在收缩以将血液推送到心室中。正常的P波应该是正弦波形,其间距和形状应该是一致的。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心脏的心室收缩(心室收缩波)。它包括Q波、R波和S波。Q波是一个小而尖锐的负波,R波是一个大的正波,S波是一个负波。QRS波群的形状和持续时间可以提供关于心脏传导系统和心室肌肉的信息。
T波:T波代表心室复极(心室舒张)的电活动。正常的T波应该是一个正弦波形,通常与QRS波群方向相同。T波的形状和方向可以提供关于心脏电活动的信息,包括心室肌肉的状态和氧供应情况。
ST段:ST段位于QRS波群之后,T波之前。ST段的变化可以指示心肌缺血或损伤,如心肌梗死。
U波:U波是一种较小的波,通常出现在T波之后。U波的来源和意义仍不完全明确,但它们可能与心室肌肉复极的细微变化有关。
细心一点可以发现,除了心房收缩、心室收缩和舒张的波形之外,似乎还少了一个心房舒张的波形对吧,的确有一个Tp(或者Ta波)可以表示心房复极电活动,但是一般此波形不易被记录,因为会被QRS波形掩盖掉,只有在房室传导阻滞或者心房肌梗死时,可以观察到Tp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