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满穗不再:明代饥荒时期人相食现象的深度剖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满穗不再:明代饥荒时期人相食现象的深度剖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opus/963696060308389889

“满穗之年曾是农耕文明憧憬的丰饶愿景,替代它的却是“饿殍”与“动荡”并置的残酷现实,当历史的卷轴翻至崇祯年间,‘岁大饥,人相食’的惨剧不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横亘在无数黎民眼前的生存绝境。”

明末之际,国家深陷重重乱局,既有社会结构之弊病,亦不乏连绵天灾人祸,共同编织了王朝陨落的悲歌。尤其是东林党与阉党之间的激烈党争,严重削弱了朝廷的行政效能,国家机器近乎瘫痪,国事日衰。东厂提督魏忠贤独揽大权,中饱私囊,侵吞军资,加之募兵体系下召募的多为缺乏纪律的社会流散人员,缺乏有效训练,致令军纪废弛,官兵竟有杀良冒功之举,盗匪四起,民生涂炭。此时,屯田体系崩溃,小农经济的内在脆弱性暴露无遗,与之一并加剧社会矛盾的,是“一条鞭法”推行过程中的重重困难。土地高度集中,官员贪腐成风,不公的税收体系不仅未减农民负担,反而在白银流通加大的背景下,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贪腐现象渗透官场各个角落,从税收的层层盘剥、卖官鬻爵,到漕运仓储的巨额损耗,乃至司法系统的腐化,乃至军费的挪用,无一不反映出体制的深度腐败。万历年间三次大规模远征,虽在军事上取得一时之功,却也造成了国库的极度虚空,宫廷内部的穷奢极欲更是将国家推向财政崩溃的边缘。至于藩王制度,更成为国力衰退的一大痼疾,以福王朱常洵为例,其身为皇族显贵,财富惊人,却在民间饥馑之时,未能尽到赈济灾民的责任,民间舆论将其斥为冷血无情,虽“食子”之说为夸张之辞,却深刻反映出民众对其漠视苍生的愤慨。

自然灾害与社会救济

崇祯年间灾害连连,旱灾、水灾、蝗灾交替肆虐,如三年、四年连续干旱,五年大旱之后,六年至十四年间,不是大水淹没农田,就是蝗虫遮天蔽日,更有大地震震撼人心,河南、山西等地甚至出现“人相食”的惨剧,根据《明史》及地方志等史料记载,大旱期间,先是粮食告罄,接着草根树皮成为食物,直至这些也都耗尽,饥饿迫使一些人开始食用死者的尸体,甚至出现了活人相食的极端情况。十四年春,大饥荒伴随着疫情爆发,夏蝗再度来袭,小麦几乎被吞噬殆尽。十五年地震再次震撼怀庆,九月黄河开封段的决堤更是雪上加霜。这一系列灾难性事件,无疑将本已风雨飘摇的明王朝推向了更深的深渊,明末政府和民间共同组成的社会救济制度试图减轻灾难,蠲免与蠲恤,仓储制度,蠲抚政策早就千疮百孔,起到的作用只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岁大饥,人相食”——六字凝噎,穿透史册,震颤心灵。这史官笔下克制的一笔,究竟是铁石心肠的冷漠,抑或是痛彻心扉的慈悲?我们无从确知。但可感知的是,在那干涸的文字之下,潜涌着对人性极限试炼的无声哭泣。而今繁荣背后,是无数前辈护佑“不再饥馑”的决心与奉献。论文以此为契机,唤起对历史的省思及现实的责任感,促吾辈共守丰年,勿忘前鉴,共绘未来“满穗”图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