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碱的功效
小檗碱的功效
小檗碱,又称黄连素,是从中药“黄连”中分离出的一种季铵生物碱,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从抗菌、抗炎到降糖调脂,再到神经保护,小檗碱的多重功效使其成为传统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典范。
小檗碱,又称黄连素,是从中药“黄连“中分离的一种季铵生物碱,也是黄连抗菌的主要有效成分,也是黄连里苦味的最主要成分。
黄连素最早是在先秦时期发现的,随着药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国汉代《神农本草经》中已详细记载了黄连的功效: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群,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小檗碱的单晶结构首次被解析出是来源于1917年从白毛莨中分离出来的提取物。
抗菌作用
小檗碱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肠道细菌性感染,它对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和真菌都有显著的抑制活性。与抗生素相比,小檗碱的抗菌作用较弱,在不同微生物之间的抗菌活性差异较哒,但小檗碱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它能产生一种耐药外排泵NorA的抑制剂,增加细胞内小檗碱浓度,降低耐药性。
小檗碱的抑菌机制。小檗碱能与细菌的DNA结合形成复合体,并能抑制拓扑异构酶的活性,从而发挥抑菌作用。对于RNA细菌病毒,小檗碱可以结合在AU碱基配对处,影响RNA的正常功能。在伤寒沙门氏菌中,小檗碱能抑制乙酰转移酶的活性,使细菌中芳基胺类物质的代谢受到阻碍,导致细菌非正常死亡。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小檗碱能抑制谷氨酰胺合成酶。在大肠杆菌中,小檗碱能抑制GTP酶活性,影响菌体分裂蛋白FtsA,ZipA从而影响菌体分裂。小檗碱还能抑制大肠杆菌、链球菌等鞭毛的亚基装配,影响其黏附作用,从而达到抑菌效果。
小檗碱具有高浓度杀菌、低浓度抑菌的抗菌特点,对链球菌、葡萄球菌、志贺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炭疽芽胞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等很多细菌都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对流感病毒、阿米巴原虫、钩端螺旋体、某些皮肤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抗炎作用
小檗碱能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如IL-1β、IL-6、TNF-α)的产生,从而减弱炎症反应;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和IκBα的降解;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增强STAT1信号通路的激活;小檗碱通过多种途径直接与细胞膜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细胞的生理活动。小檗碱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并调节免疫系统功能,这对于解决某些自身免疫和肿瘤相关的健康问题至关重要。
抗肿瘤
研究发现,小檗碱和顺铂(DDP)联合治疗对癌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抑制PCNA和Ki67的表达,增强半胱天冬酶-3、半胱天冬酶-8、PIPK3和MLKL的表达和活化。因此,小檗碱和DDP联合治疗增加了癌细胞死亡,可提高化疗药物的抗癌效果。吉西他滨(Gem)的化疗是胰腺导管腺癌的一线治疗之一。然而,由于化学耐药性的发展,其临床效果有限。Gem和BBR的联合应用在Gem-R抗性中显示出优异的抗癌功效。
降糖调脂
小檗碱具有与二甲双胍相当的降血糖作用,既可以降低血糖水平,从而避免2型糖尿病的高血糖特征,也有助于更好地利用糖分。它能促进胰岛素释放和分泌,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和功能的恢复,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糖异生,促进糖酵解等机制降低血糖。小檗碱通过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表达,通过AMP酶活性抑制脂质的合成,调控PPARγ的表达,提高脂蛋白脂酶(LPL)活性等机制调控血脂水平。
保护神经元
研究报道,小檗碱对神经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保护作用。小檗碱通过诱导少突胶质细胞自噬,减轻损伤脊髓的炎症反应,减少神经元凋亡,从而促进神经元的恢复。他们发现小檗碱可以减弱脊髓损伤中的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并触发少突交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B、ATG7和ATG16L,减少神经元凋亡。小檗碱可能通过减轻神经元炎症和促进少突胶质细胞自噬来实现神经元的修复,从而对脊髓损伤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小檗碱作为一种多靶点治疗的药物,不仅仅是对细菌性痢疾有效,还对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均具有良好效果。有研究报道小檗碱不仅对肝、肾、胰腺、胃具有保护作用,还能预防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