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2024年经济社会成果丰硕,今年将聚焦12项工作再突破
珠海2024年经济社会成果丰硕,今年将聚焦12项工作再突破
2月20日,在珠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珠海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吴泽桐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丰硕,今年将聚焦12项工作再突破。
报告显示,2024年珠海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479.1亿元,同比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48.4亿元、增长9%;外贸进出口总额3242.1亿元、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7亿元、增长0.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6.73万元。
去年成绩单亮眼
在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方面,珠海完善珠琴联席会议机制,出台支持服务合作区建设18项重点工作举措,配合分线管理等政策落地,承接628项需珠海继续保障实施的行政职权事项。强化产业与创新协同发展,共建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为合作区引进项目77个、注册资本超10亿元。
创新链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4.06%、全省第二。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84.6件、连续13年保持全省第二。预计全年存量高新技术企业达2900家、增长超10%,新增2项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省科学技术奖,全球首台百亿级神经元算力规模的类脑超算系统、中国首台自主A3复印机等重大科研成果落地。
精准补强产业链。珠海推动8大产业16条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奕源半导体材料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天成先进封装等8个立柱项目投产,“4+3”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家,42家企业入选2024年广东制造业500强。共建成5.0产业新空间789万平方米,签约入驻项目330个、协议投资额超600亿元。“云上智城”雏形初显,上线珠海算力调度运营服务平台,引育超40家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成功举办RDSA高峰论坛,入选全国首批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天空之城”加速成型,推动出台低空交通建设管理条例,实施低空经济12条政策措施,在全国率先上线低空空域协调及运营服务平台,全球首条跨海跨城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航线公开首飞,开通珠海至深圳、唐家港至海岛等低空航线24条,顺利完成珠港澳无人机跨境飞行测试,举办低空经济、无人系统系列赛事活动。
民生领域交出暖心答卷,珠海安排249亿元实施“百千万工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至1.75。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成359个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网点、41个就业驿站和13个零工市场,城镇新增就业4.85万人。教育公共服务水平跃升,西部地区21所相对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持续提升,新增58家医疗机构,遵医五院成功创建西部地区首家三甲医院。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特色海岛镇,建成村居民屋“平改坡”等20个标志性项目,海岛用电全部实现与市区同价。
锚定目标主抓十二方面工作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据悉,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实际使用外资正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2%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万人,各项民生事业持续提升,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均衡。
锚定目标,珠海将重点抓好12个方面工作,包括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力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确保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多渠道激发有潜力的消费等战略部署,以特区45周年为契机再启改革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