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的科举成名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的科举成名作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m.edu.iask.sina.com.cn/jy/2ByxvGWpM6n.html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白居易卓越的诗歌才华,也体现了唐代科举考试中"赋得体"诗歌创作的特点。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诗歌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写于唐代时期的诗作,作者为白居易。这首诗据考证是作者写于考场上的赋得体,所谓“赋得”,就是古代科举考试时期根据题目答题的要求,当时的考试要求现场答题必须带上“赋得”二字。这首诗在赋得体诗作中对仗自然,语言清丽,被称为千古绝唱。

这首诗作于贞元三年(787年),作者时年十六岁。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还有一个关于这首诗的有趣故事。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后见此诗,方读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

《赋得古原草送别》之所以被称为《赋得古原草送边》,是因为它是根据古代科举考试的特定规则创作的。在唐代,考生们通常会被要求在规定的诗题下进行创作,而这些题目前面都会加上“赋得”两个字。在这种文体中,考生需要借助古人诗句或成语来进行创作,因此这首诗实际上是以古人对原野草地的描述为基础,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情感表达,形成了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表达了送别朋友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中的“赋得体”是一种特定的诗歌形式,要求作品既要符合古人题目的要求,又要具有自己的创新和深度。白居易的这首诗不仅成功地完成了这种挑战,而且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

诗歌《离离原上草》一共有8句。整首诗内容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