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后睡眠质量下降?医生建议:养成这4个好习惯,助你睡个好觉
70岁后睡眠质量下降?医生建议:养成这4个好习惯,助你睡个好觉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睡眠质量也会随之下降。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良好的睡眠不仅能够提升生活质量,更是保持健康的重要保障。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四个改善睡眠质量的好习惯,帮助老年人拥有更加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睡眠质量和健康息息相关
人到70,身体机能就像坐滑梯一样往下走,睡眠质量也跟着大打折扣。很多老人都有这样的困扰,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稍微有点动静就醒,早上天还没亮就睁眼了。别小瞧这些睡眠问题,它可不只是让你白天没精神,背后还藏着大隐患。
临床研究发现,长期睡眠不好的老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直线上升。就好比水管里的水,流速忽快忽慢,血管也容易出问题。而且睡眠不足还会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记忆力下降、反应变慢,这些可都是老年人生活里的“大麻烦”。所以,改善睡眠质量,对7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真的是刻不容缓。
调整睡前饮食,给睡眠“保驾护航”
很多老人都觉得,睡前吃点东西、喝杯热牛奶能助眠,可这习惯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有些食物,看似无害,实则是睡眠的“隐形杀手”。
想象一下,有位75岁的大爷,退休后生活悠闲,每天晚上都喜欢吃点小零食,再来杯咖啡。他觉得这样很惬意,可没想到,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还容易半夜惊醒。后来去看医生,调整了饮食习惯,睡前不再碰咖啡因和高糖食物,睡眠质量立马就改善了。
医生建议,睡前两小时内,尽量别吃重口味、高脂肪的食物,像炸鸡、红烧肉这些就别想了;咖啡、茶、可乐这些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也统统say goodbye。可以吃点清淡易消化的,比如一小把坚果、一片全麦面包,既能补充能量,又不会给肠胃造成负担,让你舒舒服服进入梦乡。
建立固定作息,让生物钟“重回正轨”
退休后的生活,没了工作的束缚,很多老人觉得终于可以自由安排时间了,睡觉也变得随心所欲。可你知道吗,这样做恰恰打乱了身体的生物钟,让睡眠变得一团糟。
有位70岁的奶奶,平时生活很随性,晚上追剧、和朋友聊天,常常熬到十一二点才睡,早上又起得晚。时间一长,她发现自己白天总是昏昏沉沉,晚上却精神抖擞,怎么也睡不着。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开始每天晚上10点准时上床睡觉,早上6点起床,就算一开始睡不着,也坚持躺在床上放松。慢慢地,她的生物钟恢复正常,睡眠质量也越来越好。
70岁以后,一定要尽量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每天早睡早起,让身体适应规律的节奏。这样,到了睡觉时间,身体就会自动进入放松状态,睡眠自然也就更香甜了。
打造舒适睡眠环境,让睡眠“如虎添翼”
睡眠环境对老人的睡眠质量影响可太大了。安静、舒适的环境能让人快速进入梦乡,反之,则会让人辗转反侧。
就拿张奶奶来说,她住在马路边,晚上车水马龙,噪音不断,严重影响了她的睡眠。后来,她在医生的建议下,安装了隔音窗户,还在房间里放了一台白噪音机,模拟大自然的声音。同时,她换了一张软硬适中的床垫和一个高度合适的枕头。经过这些调整,张奶奶晚上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想要睡个好觉,卧室的温度要适宜,一般20-22℃比较合适;光线要暗,可以拉上厚厚的窗帘或者使用遮光眼罩;床垫和枕头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软硬适中、高度合适,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支撑和放松。
睡前放松身心,给大脑“按下暂停键”
70岁以后,老人的生活里难免会有各种操心的事儿,健康问题、家庭琐事,这些都会让人产生焦虑和压力,进而影响睡眠。躺在床上,脑子却像放电影一样,各种念头不断,怎么能睡得着呢?
李大爷就是这样,因为担心自己的身体,每天晚上都失眠。后来,医生建议他睡前做一些放松活动,比如冥想、深呼吸、简单的拉伸运动。李大爷照着做了,每天晚上提前半小时坐在床上,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慢慢地,他的心情平静下来,杂念也少了,入睡变得容易多了。
睡前半小时,就别再想那些烦心事了,把手机放在一边,让大脑放松下来。可以听听轻柔的音乐、看看轻松的书籍,或者泡个热水澡,让身体和心灵都得到舒缓,这样就能轻松进入甜美的梦乡啦。
家人们,70岁以后的睡眠质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只要养成这四个好习惯:调整睡前饮食、建立固定作息、改善睡眠环境、睡前放松身心,相信大家都能睡个好觉,拥有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