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民事诉讼中和解、调解、仲裁的区别及诉讼流程详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民事诉讼中和解、调解、仲裁的区别及诉讼流程详解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64365.com/zs/910482.aspx

在处理民事纠纷时,和解、调解和仲裁是常见的解决方式。它们与传统的民事诉讼有何不同?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几种纠纷解决方式的区别,并介绍民事诉讼的基本流程。

和解、调解、仲裁的主要区别

  • 民事诉讼:法院经过审判,依法做出判决。

  • 和解:民事诉讼当事人约定互相让步或者一方让步,以解决双方的争执的活动。和解是当事人之间自愿协商,达成协议,没有第三者参加。

  • 调解:是在第三者(可能是群众或者群众组织,也可能是人民法院)主持下进行的,目的是达到双方都满意的处理结果。

  • 仲裁:是解决民事争议的方式之一。仲裁指争议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双方有义务执行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仲裁机构和法院不同。法院行使国家所赋予的审判权,向法院起诉不需要双方当事人在诉讼前达成协议,只要一方当事人向有审判管辖权的法院起诉,经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必须应诉。仲裁机构通常是民间团体的性质,其受理案件的管辖权来自双方协议,没有协议就无权受理。

民事诉讼流程

  1. 起诉阶段:当事人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起诉书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和起诉事实、理由,尾部须署名或盖公章。

  2. 证据提交: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应提交下列材料:

  • 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结婚证等证据的原件和复印件;企业单位作为原告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
  • 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如合同、协议、债权文书(借条、欠条等)、收发货凭证、往来信函等。
  1. 立案程序: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书证,应填写一式两份证据清单,详细列明提交证据的名称、页数。证据经法院承办人核对后,由承办人在证据清单上签字盖章,一份交当事人,一份备案。

  2. 受理与缴费:立案庭在当事人履行必须的手续和交齐有关证据材料之后,在七天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当事人应在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七天内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如确有困难,可在预交期内向本院提出减、缓、免交的书面申请,逾期不交或者书面申请缓、减、免交未获批准而仍不预交的,本院将裁定按自动撤诉处理。

  3. 开庭与结案:提交纠纷提起的诉讼手续后,案件由法院排期开庭,当事人应服从法院的各项工作安排,并于结案后到财务室结算诉讼费用,多退少补。

主要在于和解案件是当事人双方经过一段时间,自主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一种处理结果。调节是指第三方介入,达到双方对处理意见都无意义的结果。仲裁是指第三方做出的裁决,双方都认可的结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