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纯正的汉族人,难以听懂的方言才是正宗汉语,人口多达1亿
他们是纯正的汉族人,难以听懂的方言才是正宗汉语,人口多达1亿
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下,形成了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大家庭。这56个民族有着不同的发展背景和民族特征,不同的民族文化,使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汉族在我国民族中起主导地作用,人口比例大约占我国总人口的91%。可是你知道吗?有一个民族所说的方言,才是正宗的汉语,他们也是纯正的汉族人。
方言的分布
由于中国各地各族的风土人情不同,就构成了七种不同的方言派系。
其中北方方言在全国方言中占比最大,我们习惯称之为“官话”,主要分为东北官话、西北官话、晋话和西南官话四个部分。
北方方言主要分布在以北京为中心的长江以北的大部分省份,以及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云贵川所在的西南地区,湖南西北部和湖北东南部以外的中南地区和广西北部一带。
这些地区所说的都属于北方方言,使用的人口至少占汉族总人口的70%,是汉族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
被誉为“吴侬细语”的吴方言,主要以上海苏州话为代表的。
吴方言的使用人口主要聚集在江苏省的长江以南,不包括镇江在内的镇江以东的部分以及上海和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8%。
以长沙话为主的湘方言,汉族中使用湘方言的人在5%左右,主要地区在湖南省的以及湖北东南部。
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集中地区为广东省的中东部和广西省的东部,使用人口大约在5%左右。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和湖南省大部分地区的赣方言,主要就是以南昌话为代表,但是随着北方汉人南迁时多次从江西中转,慢慢导致了赣方言自身特点的淡化,现如今的使用人数只剩2.5%。
闽方言使用人口大约有5%左右,是内部分歧最大的方言,并且闽南和闽北两个地区并不通话。
闽南方言是以厦门话占主导地位的福建省的南部和广东省的东南部。
而闽北方言多以福州话为主,集中在福建省的北部和台湾的一小部分地区。
客家方言,通行于广东、福建等有客家人举止的地方,主要代表方言就是广东的梅县话,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的4%。
虽然现在说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演变的,但是客家话才属于最正宗的汉语。
客家话
在梅州客家的一座土楼里,正在厨房忙碌的母亲,看着本应该在远方上学的儿子,突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母亲很是惊讶,以前儿子每次回家都是在寒暑假之际,而现在不过年不过节的,儿子为何会回来呢?
看着母亲震惊的说不出话的样子,儿子将母亲拉到一旁的餐桌边坐下,从带回来的行李箱中,拿出了一条丝巾。原来今天是母亲的生日,连她自己在忙碌的家务中,就已经将自己的生日忘得一干二净了。
但是远在外地的儿子,早早的买好了生日礼物,专门从学校赶了过来。母亲很是感动,自己的儿子终于长大了。儿子擦了擦母亲的眼泪,丝巾带到了母亲头上,对她说:“mama,sheng ri kue lo。”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妈妈,生日快乐。儿子给母亲的祝福,用的正是客家话。
客家语也被称为中原古汉语的“活化石”,主要是客家族使用的方言,以其独特的音调和发音方式为命,也被称为“有声的汉子”。
客家话主要以梅州话为代表,梅州处于广东省与福建省的交界处,最早的客家人是由古代的动荡的时期为躲避战争逃到此处的,大多是从河南等地迁徙过来的,其中就有大量的汉人,所以有网友觉得他们保存了汉人的血脉,是纯正的汉族人。
客家话历史悠久,最早的历史记载出现在唐宋时期。南宋庆元间,一位叫陈一新的经学教授曾在《跋赡学田碑》中就有记载,“闽有八郡,汀邻五岭,然风声气习颇类中州”。由此可推断在宋朝时期闽西就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语言。
客家话发展至今,保留有古汉语的发音与词汇,又受到周围,闽语、粤语等其他地区方言的影响,客家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音调和语法。
客家话其实是一种声调语言,与普通话不同的是,它的韵母就有多达60多个,在不同的声调发音下,就算是统一的音节也能表达不同的意思。
所以外地人很难能学会客家话,也很难听懂,但是他们独有的音调,又十分悦耳好听,每句话都仿佛装上了音符。
客家族的风俗文化
客家族最具代表性的,出了独特的方言以外,土楼也是他们最大的特点。客家人主要都居住在福建一点,沿海地区的匪患众多,为了抵御倭寇,客家人创造出了圆楼,这种圆楼可以达到360度全封闭,并且圆楼没有拐角,与方楼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易守难攻,除了空投炸弹,几乎没有攻破的可能性。
然而在这个没有战乱的和平年代,客家人为何还一直保持着圆形土楼的建筑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圆楼建筑可以将空间利用到最大化。在同等周长下,圆形的面积是所有图形中最大的,就拿方楼来说,圆楼的使用面积是方楼的一倍还多。
中国人最喜欢的就是一家子住在一起,其乐融融的画面,那么圆楼可以说是最适合人多的家庭来住了,别说三世同堂了,圆楼完全可以容得下五世同堂。
客家人所在的福建一带,是我国降水量比较多的地区,气候就是冬冷夏热,然而圆楼的土墙十分敦厚,在福建骤晴骤雨的气候下,土楼的墙体十分神奇。它能随时保持适宜人体的温度,空气干燥时墙体可以释放水分来达到增湿的目的:而当环境过于潮湿的时候,墙体就会自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让楼里保持干燥。
无论从环境面积还是坚固程度来看,土楼是最适合客家族居住的建筑。
客家人的饮食文化也是他们的一大特点,与我们做菜常用的煎炒不同,客家人在菜肴上注重的是“原汁原味”,炖煮就是客家人主要的烹饪方法。
传统的客家名菜以梅菜扣肉、白斩鸡、清蒸鱼为代表,这几道菜的做法全是以炖煮的方式加入简单的材料,还原肉质本身的香味,这种烹饪方法做出来的味道鲜美,既能吃出菜肉本身的香气,还不易上火,深受全国各地人的喜爱。
客家话的现状
客家话作为最正宗的汉语,是一种富有魅力和文化内涵的预言,它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还是客家文化与历史的瑰宝,然而客家话却被称为地球上衰落最快的语言之一。
随着普通话在中国甚至全球的普及,很多人便逐渐认为普通话才是正宗的汉语,这就导致客家话在中国的影响力慢慢削弱,客家族之外的人很难接触到客家话,甚至就连客家族的年轻一带,从小就开始接受普通话教育,已经很少使用客家话了。
为防止客家话继续没落下去,客家民众觉醒了保护客语的意识,他们开始努力在中国的舞台上为客语争取存在的空间,于是便有了《客家》和《客家风》等传播客家文化的节目。
然而好景不长,我国没过多久就规定电视台必须推广普通话,而这些方言的节目面临一次又一次的下架,客语的传播与传承出现了很大的危机。
直到近年来,梅州电视台专门开设的客家话节目,才让客语又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
为将客语传承下去每周的嘉应学院专门开设了客语的传承班,梅州日报还专门开设客家文学的专栏。
随着客家文化国内的普及,客家山歌也获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受到了非常大的重视,客家话在全国范围内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
除此之外,客家话传承与发展最重要的,还要从年轻一代入手。客家族的父母在家,从孩子小时候就要说起普通话,学校也要在文化课之外,专门开设客家话和客家文化的教育课,只要让孩子从小接触客语,他们才会意识到客语的重要性。
普通话的重要性
客家话是中华传承的瑰宝,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财富,值得大家保护和学习,但是我国的官方语言只能是普通话。
普通话顾名思义就是“普遍”和“通用”的语言,是最适合我国所有人学习的语言,也是最符合我国国情发展的需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进程中,只有推广普通话,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56个民族因为语言问题产生的隔阂,促进各个民族地区之间的交流,体现我国与民族之间凝聚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下,我国经济发展也随之水涨船高,不同地区也免不了有经济贸易往来,普通话作为我国统一的交流工具,能推动全国各地商品的流通,还有利于营造出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使我国的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快速发展。
普通话是教育行业的重中之重,它可以让集聚一堂的天南海北的学生都能听懂课堂上的内容,更能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公民,促进人才的流通,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
全民普通话,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需要,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国的语言文话也是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正是因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方言,才使得我国的文化更加绚丽多彩。
所以在普通话作为全民通用语言的同时,也要重视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在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中华文化丰富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