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最新研究提示心理干预可减少抑郁患者自杀意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柳叶刀最新研究提示心理干预可减少抑郁患者自杀意念
引用
MedSci-临床研究与学术平台
1.
https://m.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c93181804014
抑郁症是全球范围内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数据显示,全球有近10亿人患有精神障碍,几乎每8个人中就有一位精神障碍患者,其中抑郁患者有2.64亿人。而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自杀意图是抑郁症的致命症状。那目前主要通过心理干预、抗抑郁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心理干预在抑郁症治疗中,尤其是在存在明确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及认知障碍的抑郁症患者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心理治疗的作用
心理治疗在治疗抑郁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空间,以探索他们的情感、行为模式以及那些可能导致抑郁情绪的根本原因。心理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缓解症状,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发展新的应对策略,改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最近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Psychiatry》发表了一篇关于抑郁症心理干预相关的荟萃分析,研究[1]纳入了12项试验共3930名抑郁症患者,将接受与未接受心理干预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接受心理干预的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风险均有小幅降低(标准化均数差 -0.31 [95% CI -0.60,-0.03])(图1)。可见作为抑郁症一线治疗方法,心理干预对于患者自杀意图的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1. 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图影响的森林图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
最常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人际疗法(IPT)和精神动力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旨在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人际疗法专注于解决人际关系问题,而精神动力治疗探索患者内心深处的冲突和信念。
★认知行为疗法(CBT)
CBT是一种结构化的短期治疗方法,旨在改变患者的思考模式和行为,从而改善情绪和减轻抑郁症状。CBT强调当前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技能训练帮助患者识别和挑战负面思维,改善情绪调节。Hofmann等人[2]将CBT疗法与其他疗法对治疗抑郁症效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发现:CBT与其他心理治疗方式同样有效。然而,也有研究表明CBT相对更优。
★人际疗法(IPT)
IPT是一种关系导向的治疗,专注于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和社交功能障碍,这些因素通常与抑郁症状相关联。通过改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IPT旨在减轻抑郁症状。
★精神动力治疗
精神动力治疗深入探讨个体的内在冲突、愿望和防御机制,帮助他们理解这些心理过程如何影响当前的情绪和行为。
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结合
在许多情况下,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结合使用可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效果。药物可以快速改善患者的症状,而心理治疗则致力于解决导致抑郁的根本原因,并教患者管理情绪和应对日常挑战的长期策略。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的风险,并在恢复过程中提供持续的支持。Cuijpers等人[3]比较成人抑郁或焦虑障碍患者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与接受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效果。研究包含了2331名抑郁患者。结果显示:

联合治疗与安慰剂比较:11项比较显示,与安慰剂相比,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大(Hedges' g = 0.74,95% CI:0.48-1.01)。
药物治疗与联合治疗比较:11项比较显示,药物治疗相对于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小(Hedges' g = 0.37,95% CI:0.12-0.63)。
药物治疗与安慰剂比较:在11项比较中,药物治疗与安慰剂相比的效果也较小(Hedges' g = 0.35,95% CI:0.21-0.49)。
心理治疗与联合治疗比较:11项比较显示,心理治疗与联合治疗相比的效果相似(Hedges' g = 0.38,95% CI:0.16-0.59)。
心理治疗与安慰剂比较:心理治疗与安慰剂相比,效果也较小(Hedges' g = 0.37,95% CI:0.11-0.64)。
这些结果表明,与单独的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相比,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联合治疗)在治疗成人抑郁和焦虑障碍方面更有效。
展望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而普遍的精神健康问题,但通过现有的多种治疗方法和不断发展的技术,患者有望实现有效的治疗和恢复。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及时治疗以及持续的支持和关怀。
参考文献:
- Miguel C, et al. Assessment of suicidality in trial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depression: a meta-analysis. Lancet Psychiatry. 2024 Feb.
- Hofmann SG, Asnaani A, Vonk IJ, et al. Cognit Ther Res. 2012 Oct 1;36(5):427-440.
- Cuijpers P, Sijbrandij M, Koole SL, et al. World Psychiatry. 2014 Feb;13(1):56-67.
热门推荐
非遗传人单长文:将传统武术与现代科学完美结合
对夫妻感情不利的卧室风水
眼罩对睡眠的影响不小
学生人人有奖状,到底好不好?
晚清龙骨的真相,细思恐极
诗经里的女性觉醒:从《氓》看古代女性的自我救赎
恼人的“青春痕迹”,如此安全祛除
国产二甲双胍3分钱一片,对比进口药疗效差异大吗?官方数据公布
八字特征与玄学缘分:详解哪些命理特征表明一个人与玄学有缘
B端设计:可视化图表之甘特图,一文读懂。
天干前十位:古代中国纪年历法的奥秘
8086/8088微处理器系统时序与微机总线详解
解锁大模型和 AI Agent 在车端的革新应用和落地方法
怕冷的你,冬天最适合去的9个温暖城市
神秘湘西四日游:凤凰古城、苗寨、红石林与芙蓉镇的完美邂逅
科幻书单|雨果奖获奖作者作品推荐
换电柜系统开发内容有哪些
探索小雪在《鬼灭之刃:来自赤座的过去的女人》中的角色
20到70岁体能标准大公开,你达标了吗?
【Docker】容器技术的发展 & 演进之路
云南黄龙玉是什么玉,揭秘云南黄龙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玉?
狗狗洗澡的正确频率(每个品种都不同,如何正确护理狗狗)
2024年Z世代职场心理健康报告
美国留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如何影响学习生活
新西兰八大留学要求详解
痴迷玄学的中国人,把DeepSeek逼成了赛博半仙
生活中的航天技术应用
安全不“放假”!暑期出游避险指南来了
ARM Cortex-A处理器中断机制与GIC详解
探访北海道丰富的自然风光、体验本土原住民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