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生活百科 | pápá柑还是bābā柑?“最善良的水果”,真的懂它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生活百科 | pápá柑还是bābā柑?“最善良的水果”,真的懂它吗?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TQNJDQ90514CLPV.html

耙耙柑,这个春天最热门的水果之一,究竟该如何正确发音?它与丑橘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四川蒲江是其主要产地?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最近耙耙柑多次冲上微博热搜榜
究竟是“耙耙(pá pá)柑”
还是“粑粑(bā bā)柑”?

(听说有90%以上的人没有念对)
这个春天,被称为“世界上最善良的水果”的耙耙柑,冲上热搜榜,成为水果界销量第一名。
不得不说,耙耙柑,真的是“集柑橘橙优势”于一身的水果。
它好吃,既有柚子般的甜脆,又带橘子般的果酸
饱满的颗粒,充足的汁水是它的主要特点。剥开一颗耙耙柑,黄澄澄的果肉在薄薄一层内果皮的包裹下,就像一瓣瓣排列紧密整齐的金色“鱼籽”,每一颗都晶莹剔透,汁水丰盈,细腻诱人。
而且肉嫩汁多,无渣无核。
咬上一口,果粒口感脆嫩爽利,一嚼便汁水四溢,就像一粒粒包满果汁的小炸弹,积累了近一年的阳光味道在唇齿间轻轻爆裂开来,浓浓的柑橘味弥漫口腔,若隐若现的微酸穿插在甘甜之间,提升了耙耙柑的整体风味~
它好剥,剥皮掰开都容易~
耙耙柑不仅直接剥起来毫不费力,甚至可以从中一扒,轻松掰成两半,小朋友剥开一颗都是so easy~
它比桔子大,比柚子小,果实大小也刚好足够一个人食用
而且热量不高,吃起来毫无压力。
100g耙耙柑的热量不到50大卡,一个耙耙柑的热量大概在100大卡左右。

甚至,它的手感也很好
耙耙柑有着圆乎乎的外形和软乎乎的手感,成熟后肉皮分离,果粒爽嫩,是四川柑橘家族的头牌之一。
不过
因“耙”和“粑”过于相似
它经常被人们“亲切”地称为
“粑粑柑”
(心疼地为耙耙柑正名...)
大家注意了!
近年来成为“网红柑橘”的是
耙耙(pá pá)柑
(没错,就是四川话里“耙耳朵”的“耙”)
不是粑粑(bā bā)柑
耙耙柑or丑橘,傻傻分不清楚?
“粑粑柑”跟“丑橘”是一种水果吗?
不少网友又感到迷惑了

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弟
很容易被混淆

这两种柑橘其实都是
早期日本选育的品种
“大哥”丑橘品种名叫“不知火”
由脐橙“清见”和“冲野三号”
杂交后选育而成
而耙耙柑
是1979年日本用“清见”
和椪柑“F-2432”杂交育成的
另外
这俩兄弟的外观、口感也不太一样
耙耙柑果皮较薄
顶部凸起较平滑
丑橘果皮偏厚
顶部凸起很明显

左边是耙耙柑,右边是丑橘
总的来说
丑橘外表粗糙
果肉结实、口感酸甜
而耙耙柑皮薄、外表光滑
果肉细嫩、口感纯甜
成都人吃的耙耙柑,多数来自蒲江
柑橘原产于亚热带多雨的森林地带
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
形成了喜温、怕冷的特性
耙耙柑原产地为日本
1999年被引入中国
目前我国耙耙柑的主要产区为
四川省蒲江县、金堂县、重庆等地

耙耙柑是晚熟柑橘
晚熟柑橘的种植条件
比普通柑橘更为严格
因晚熟柑橘要留树过冬
而冬季气候相对复杂
所以安全越冬是晚熟柑橘种植的关键

晚熟柑橘的温度、水分、光照等气象因子
均会影响其生长发育与果品质量
其中温度是重中之重
种植环境温度高柑橘容易失水
温度低会降低糖度

蒲江年均气温16.5℃
气温适宜
鲜有极端高温或低温天气出现
年降水1197.4毫米
年日照日数1019.3小时
降水、日照均较为充沛
让这里成为春见耙耙柑的生长乐园
最后
在这浪漫的春天里
来一口耙耙柑
“甜蜜”整个春天吧!
资料来源:科普熊猫综合锦观新闻、绿色蒲江、地道风物、中国气象、蒲江县气象局 金堂县气象局
科普中国
文章图片用于公益科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