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在《新闻联播》中紧张搓手:一毕业就做老板,怎么向上汇报啊
雷军在《新闻联播》中紧张搓手:一毕业就做老板,怎么向上汇报啊
2月17日,中国多位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家齐聚北京人民大会堂。
其中最吸引大家眼球的还是要数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了。
在座谈会上的雷总,攥紧了拳头,眼睛一直盯着发言稿,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紧张。
网友甚至调侃:“雷军这紧张的样子,让我怀疑他是不是临时抱佛脚才写好发言稿。”
毕竟一毕业就做老板,不懂向上汇报这套流程也是见怪不怪了。
《新闻联播》中紧张搓手
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里,镜头一转雷军出现了。
身穿一套蓝色西装,单手紧握发言稿,双手不自觉地搓来搓去;
再添上一张略显僵硬的表情,整个画面怎么看都有点喜感。
雷军此时的状态,简直像是个第一次登台回答问题的小学生。
镜头切得再近点,你还会发现他的嘴唇微微翕动,像是在心里默念发言稿。
网友无情调侃:“雷总,你握的不是发言稿,是紧握了全场唯一的求生欲啊!”
更搞笑的是,雷军不仅自己紧张,他还时不时偷瞄了一旁的韦尔股份董事长虞仁荣的发言稿。
不过虞仁荣并没有闲着,他也顺便看了雷军的发言稿,场面一度让人怀疑俩人是不是早就约好了互相“取经”。
这些“人间真实”的小动作直接被镜头无情放大,观众席位的弹幕更是炸开了锅:
“100%复刻了大学毕业答辩的恐惧现场啊!”
原来雷军和我们一样,在大场面前也会手心冒汗,也会不知所措。
一连串人生的“第一次”
“一毕业就做老板”,如果把这句话换到今天,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凡尔赛。
但在雷军确确实实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证实了这句话。
时间拉回到1987年,雷军还是一个青涩但天赋满满的少年。
他以湖北高考第十的成绩考入了武汉大学,一举成为别人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如果从学习成绩看,他是无可挑剔的优等生。
两年修满四年学分,大二写计算机专业教材,还拿下了所有能拿到的奖学金。
大学期间,他发表论文、开发软件,甚至做起了“校园富翁”。
这种无人能敌的学习能力,铸就了他天才的一面,也让他初次体会到了创业的滋味。
但这种一帆风顺的人生,给他的“向上沟通能力”埋下了隐患——他一毕业就选择创业,没有给自己留时间去学习职场规则。
学生时代的他过于出类拔萃,其他焦虑、沟通与协调的问题离他似乎依然很远。
但现实和梦想之间的落差,却在他创办第一家公司“三色”时狠狠给他上了一课。
“三色”是雷军的第一次创业尝试,主营业务是仿制金山汉卡。
创意虽然不错,但执行和资源整合的能力却有些“一厢情愿”。
半年时间,这家公司迅速倒闭。
用雷军自己的话说,当时的他只是有满腔热血,却完全没预感到赤裸裸的商业现实。
失败后,他背着行李回到学校,心灰意冷地毕业了,那一年他正好21岁。
不过,他没有放弃梦。
几个月后,他北上求职,遇到了决定他人生方向的重要人物——求伯君,金山的创始人。
金山公司的门被雷军推开了,从此,这个年轻的理工男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挑战。
16年的隐忍
进入金山后,雷军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全面释放。
每天12到18个小时的长时间工作,让他迅速从一名年轻干将晋升为核心人物。
在这里,他加入的第一个重要项目是“盘古组件”。
这个软件承载了他当时所有的浪漫理想,也耗尽了几乎所有的精力。历时三年开发完成后,却因市场接受度低而惨淡收场。
几个月后,雷军终于明白,针对市场做出调整,比单纯的执着更重要。
他把心态从“热血开发者”调整成了“市场导向者”。
金山词霸、WPS等产品的成功,正是这种调整的结果。
从22岁跟随求伯君创业,到38岁公司上市,雷军用16年的时间为金山公司拼出了“一个半壁江山”。
但他却逐渐觉得:我做的事似乎并不是18岁时在武汉操场上想象的那种伟大梦想。
于是,他选择了离开。
最后一次创业
离开金山后,雷军用近四年的时间游走于天使投资领域。
他看到了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的快速崛起,反复反思自己的“差距”。
他渐渐摸索到一条让自己重新站上商业巅峰的机会——追赶“风口”。
2010年,他的“最后一次创业”——小米,诞生了。
凭借超高的性价比思路,小米手机在危机四伏的智能机市场成功“跑通”。
创业三年,估值突破100亿美金;八年,成为世界五百强。
小米的崛起,不仅是雷军多年累积的智慧和技术的爆发,也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的体现。
但在外界眼中雷军的成功堪称神话时,他却把这家公司视为自己20年来“人生成长”的产物,是一步步克服失败和恐惧后的结果。
无论股价涨跌,雷军始终强调小米的初心——用极具性价比的智能科技产品,让普通人也能拥有“高端生活品质”。
雷军的反差萌背后
回头看《新闻联播》画面上雷军紧张搓手的细节,真实却富有深意。
这个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都取得殊荣的企业家,并不是在演戏或者“不自信”;
而是他用行动展示了自己在人生各个阶段经历过的所有正常情绪。
为什么小米能撑起国民品牌的大旗?答案也许更简单:雷军对国家和创新的信念从未改变。
他自己形容小米的目标是让全球用户感受到“中国智造”的真正质量,为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争取更高影响力。
这既是民营企业家的责任感,也是一种跨越了商业价值的家国情怀。
在演讲最后,他用小米生态链的布局总结了自己的梦想:将手机、AI、汽车串联,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的福祉。
从一名默默无闻的计算机工程师,到如今站在全球智能制造的前排,雷军靠的不仅是运气,而是那颗在逆境中求变的赤子之心。
真实是最有力量的商业符号
雷军在央视会上紧张的样子,就像一个普通人在新的挑战前的表现,背后却隐藏着数十年的经验与坚韧。
民营企业家总被视作成功的象征,但大人物也不过是小人物的累积。
他没有完美的职场开局,却用一辈子的实践,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民营企业的真正价值。
我们总觉得商业传奇应该如电影般精彩,但有时,那紧张搓手、攥着稿件的“人间真实”,才是更迷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