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鸭疫苗注射应注意的问题
野鸭疫苗注射应注意的问题
野鸭养殖过程中,疫苗注射是控制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不当的注射操作可能会导致疫苗失效或引发其他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野鸭疫苗注射时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包括疫苗选择、免疫程序制订、剂量控制、注射方法以及疾病监测等方面,帮助养殖户科学有效地开展疫苗注射工作。
在野鸭养殖中,疫苗注射已成为疾病控制与净化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技术疏忽,不少鸭场在疫苗注射环节出现以下问题:
- 注射部位感染炎症并发生脓肿
- 鸭只注射后立即出现应激反应甚至死亡
- 全群普免后抗体水平未见提升
这些问题导致野鸭零星发病,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在进行疫苗注射时,需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选用正规厂家的合格疫苗
制造疫苗需要具备相应的生产设备、厂房、消毒排污设施和动物舍。同时,需要有掌握生物制品生产技术的专业人员,以及防止散毒的设施和隔离条件。购买疫苗时,一定要选用获得国家批准生产的合格疫苗。市场上有不少中试产品,规模鸭场应慎用或不用。使用科研性疫苗、中试产品时,应注意使用对象、数量,并观察其安全性和效力。
2. 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的制订要依据疫苗的性质、种类以及鸭群的健康状况。现将常用的免疫程序简介如下:
- 初出壳雏鸭:接种细小病毒病疫苗0.2毫升/只,或在1周龄时皮下注射0.5~1毫升高免蛋黄抗体,2周龄时再注射一次。
- 3日龄雏鸭:皮下注射0.5毫升抗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蛋黄抗体或高免血清。
- 7~14日龄:首次接种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0.5毫升,15~21日龄再接种1毫升。
- 15日龄:接种禽大肠杆菌病多价铝胶苗0.5毫升。
- 20日龄:接种鸭瘟疫苗,稀释25倍后每只注射0.25毫升,保护率几乎100%。
- 3周龄:注射禽霍乱活菌苗一个剂量。
以上免疫程序应根据当地疫情变化、疫苗供应情况,因地制宜地调整。
3. 注意免疫剂量
免疫剂量低于一定限度会影响免疫应答,而剂量过多则可能导致免疫麻痹。因此,疫苗的剂量应按照规定使用,不要随意增减。
4. 注意免疫途径
鸭的免疫主要途径有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滴鼻免疫等。操作者要根据疫苗的性质、鸭的体况、大小选用不同的免疫方法。
5. 在疫苗有效期限内使用,注意冷藏问题
不同品种的疫苗所需保存温度条件不同,一定要注意做好疫苗的保存工作。疫苗离开冷藏环境后应立即使用,不能随便放置于外界环境中。当疫苗离开冰箱送到鸭舍使用时,一定要把疫苗放置在冷藏箱中或使用冰块暂时保存至疫苗使用完毕。
6. 疫苗注射
无论是对母鸭还是仔鸭进行免疫注射,操作者都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做好注射用具、注射部位的消毒工作。在注射过程中,一旦鸭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做好隔离和治疗工作。注射疫苗后,操作人员不能马上离开现场,应观察约半个小时后确认所有鸭均正常方能离去。
7. 定期做好野鸭疾病监测工作
对于正常的鸭群,每年应采集血清两次作常规监测。对开展常规免疫的疫病,应在每次免疫2~3周后对免疫抗体监测一次。抽检比例为免疫鸭群的5%一10%,以确认其免疫效果。
只有定期、有计划地做好疾病监测工作,才能确保野鸭生产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