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治疗咳嗽经验分享
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治疗咳嗽经验分享
咳嗽是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很多人在面对咳嗽时会寻求中医的帮助。本文分享了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用金沸草散治疗咳嗽的三则精彩医案,让我们一同共学,提升自我。
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善用经方、不拘时方,对各类内、妇、儿科疾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疗效卓越。
1. 感冒后咳嗽案
患者,女,57岁,2010年12月28日初诊。患者1个月以前感冒,经输液治疗后发烧已退,但咳嗽迁延未愈。
刻下症:咳嗽,痰黄白相间,流黄涕,晨起汗出,咽喉干燥。舌质暗红,苔中间剥脱,两侧黄腻,脉弦滑。
辨证:此为痰热壅肺、气阴耗伤之证,治宜清肺化痰、宣肃止咳,兼以补益气阴。
王教授处方:
- 旋覆花10g (包)
- 白芍15g
- 生甘草10g
- 桔梗10g
- 杏仁10g
- 浙贝母10g
- 桑叶10g
- 百部10g
- 鱼腥草20g
- 茅根20g
- 芦根20g
- 煅海蛤壳15g
- 青黛3g (包)
- 全瓜蒌15g
- 沙参15g
- 麦冬10g
- 玉竹15g
- 桑白皮20g
用法:5剂。嘱其药液煎好后频服,1日6次。
二诊:咳嗽大减,咽干好转,仍有白痰,流黄涕,晨起为甚,舌淡红苔白腻。
处理:药已见效,守方续服,上方去麦冬、玉竹,加冬瓜仁12 g。
用法:7剂。日服3次。
三诊:咳嗽基本痊愈,仍稍有黄涕,鼻塞,舌淡红,苔薄黄,脉滑。
处理:为巩固疗效并治其鼻塞流黄涕,王教授调方如下:
- 沙参20g
- 桑白皮15g
- 辛夷15g
- 川芎10g
- 荆芥8g
- 防风8g
- 黄芩10g
- 鱼腥草30g
- 白芷5g
- 芦根20g
- 白芍15g
- 连翘10g
- 蒲公英20g
- 桔梗10g
- 浙贝母10g
- 冬瓜仁15g
用法:7剂。
按语:本案患者咳嗽,咳黄白痰,证属痰热壅肺、气机不利。舌质红,苔中间剥脱,且咽喉干燥,则提示久咳致肺胃阴虚。舌苔两侧微黄腻、脉弦滑则属肝火犯肺。故王老师治疗除用金沸草散中旋覆花、白芍、生甘草等3味主药之外,去辛温之麻黄、半夏、荆芥,加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调和气机,恢复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同时加浙贝母、桑白皮、桑叶、瓜蒌、茅根、芦根、鱼腥草等清解肺热、化痰止咳之品;沙参、麦冬、玉竹合芍药甘草汤,滋阴增液、润肺生津治其咽喉干涩;黛蛤散清肝利肺止咳。王老师治疗咳嗽,若患者病情较急时,一般嘱其1日之内频服3~5次,以充分维持体内药物浓度,临床证实频服止咳疗效明显优于常规1日2次的服法。药中病机,用方精当,故二诊咳嗽大减,口干好转。惟其痰量仍多,故减少滋阴润肺药物,加冬瓜仁以清肺化痰利湿。三诊时,咳嗽已愈,仍稍有鼻塞流黄涕,故调整处方,以祛风通窍为主,兼以清肺热化痰收功。
2. 哮喘案
患者,男,7岁,2010年11月23日初诊。感冒后咳嗽,动则汗出,其后喘证加重,夜间为甚,痰白量多。食欲不佳,大便可。舌质红,苔薄白腻,脉浮紧。肺部听诊闻及哮鸣音。
王教授处方:
- 旋覆花10g (包)
- 生甘草10g
- 白芍10g
- 桔梗10g
- 杏仁10g
- 浙贝母10g
- 前胡8g
- 炙麻黄4g
- 生黄芪15g
- 焦山楂10g
- 焦神曲10g
- 焦麦芽10g
- 冬瓜仁8g
- 瓜蒌仁8g
- 鱼腥草30g
- 茅根15g
- 芦根15g
- 桑白皮10g
- 甜葶苈子5g
用法:10剂。嘱其每日少量频服。
二诊:2010年12月3日,咳嗽止,听诊哮鸣音消失,但易汗出,舌质红苔薄白腻,脉弦。
患者反馈:其母亲讲述,刚开始服药时未遵医嘱,每日服药2次,效果不佳,后改为少量频服,每日服4~6次,效果转佳。
处理:王教授在一诊方基础上,加煅牡蛎10g、炒栀子6g。10剂。
并处以补气建中、疏肝清肺、固表祛风之方,令其制成水丸常服,以调整体质:
- 生黄芪15g
- 生晒参10g
- 茯苓15g
- 炒白术10g
- 防风6g
- 炙甘草10g
- 干姜8g
- 柴胡6g
- 白芍10g
- 枳实8g
- 杏仁10g
- 焦山楂10g
- 焦神曲10g
- 焦麦芽10g
- 麦冬10g
- 桑白皮10g
- 煅牡蛎15g
- 黄芩10g
- 炒栀子8g
三诊:2011年7月8日,其母亲代诉,服丸药至今,2011年哮喘只发作1次,上个月感冒发烧,喘证又发作,但感冒痊愈后哮喘很快即止,不似以前之迁延难愈。王教授继续配以丸药嘱其常服,改善体质,以求长效。
按语:本案患者西医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在当地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经人介绍来王老师处就诊。初诊时,王教授以金沸草散加减治疗,因其喘甚,故用炙麻黄宣肺平喘;加桔梗、杏仁调畅气机、止咳平喘,鱼腥草、茅根、芦根、桑白皮等清肺热止咳。王教授治疗咳嗽之因于肺热者,多在金沸草散基础上加用白茅根、芦根、桑白皮、鱼腥草等,且茅根、芦根多用量偏大,成人可用至30g,盖2药味甘性寒,均能清泄肺胃、生津止渴,药性平和,不伤正气,故可以重用。且白茅根与桑白皮合用,即是《圣惠方》治疗肺热喘咳之如神汤。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对多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疗效显著。因其舌苔较腻故加冬瓜仁、瓜蒌仁化痰宽胸利湿;喘甚故加葶苈子泄肺平喘,此亦暗寓葶苈大枣泻肺汤之意。汗出较多,故加生黄芪固表止汗。因患者为儿童,舌苔腻多提示有食积内停,故加焦三仙消食化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以杜绝生痰之源。患者服汤药后咳嗽暂止,哮喘亦控制,然其体质虚弱,易外感,故王教授疏益气固表之方令其制成丸药。方中生黄芪、防风、炒白术为玉屏风散,固表祛风。生晒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4味药为四君子汤补气建中,加干姜更有理中汤之意,助玉屏风散实卫固表。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为四逆散,疏肝以助四君健脾。杏仁降肺气,桑白皮、黄芩清肺火,麦冬滋肺阴。焦三仙消食化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煅牡蛎固表止汗,炒栀子清宣郁热。培元固本,缓缓调理,以为长久之策。
3. 咳嗽不愈案
患者,男,44岁,2011年3月25日初诊。患咳嗽3个月余,迁延不愈,呈阵发加重,咳声重浊,开始时咳吐黄痰,现咳白沫痰,量多,喉中哮鸣音,舌淡红体胖,苔薄黄腻。X线片示:双下肺感染不排除。患者住院期间曾静脉滴注头孢类药物及口服抗生素无效,故转而求诊于中医。
辨证:王教授辨为痰湿壅肺、肺气宣肃失常、气机不利之证,治宜化痰利湿、宣肃肺气、通利气机。方用金沸草散、止嗽散、三子养亲汤等合方化裁。
处方:
- 旋覆花15g
- 白芍15g
- 生甘草10g
- 炙麻黄8g
- 法半夏15g
- 荆芥10g
- 白前10g
- 杏仁10g
- 桔梗10g
- 浙贝母15g
- 百部15g
- 冬瓜仁10g
- 瓜蒌仁10g
- 生薏苡仁15g
- 车前子12g
- 鱼腥草30g
- 苏子15g
- 白芥子10g
- 莱菔子10g
用法: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1年4月1日,咳嗽大减,痰量减少,呈白沫状,口中发咸,舌质淡体胖,边有齿印,苔薄黄腻,脉弦滑。
处理:药已见效,王教授于上方去白前10g,加白僵蚕10g。续服7剂。
后访:患者因他病来诊告知:上方7剂未服完,咳嗽即愈。
按语:本案患者咳嗽痰盛,喉中哮鸣音,痰白沫状,且舌体胖大苔腻,王老师辨证为痰湿壅肺、湿滞中焦。故除主用发散风寒、降气化痰之金沸草散,清肺化痰之浙贝母、鱼腥草、瓜蒌仁外,更选用冬瓜仁、车前子、薏苡仁等滑利之品化痰利湿,合用三子养亲汤温肺化痰、降气消食。方药对证,恰中病机,故服完7剂即病愈大半。二诊时咳减痰存,故减少止咳之品而加化痰散结之白僵蚕,终以收功。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根据个人自身症状做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