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出海专题:国际化渐入佳境,洞悉出海潜力管线
创新药出海专题:国际化渐入佳境,洞悉出海潜力管线
中国创新药出海正步入快车道,通过自主出海和License out等多种模式,越来越多的国产创新药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本文将深入探讨创新药出海的内在逻辑、关键要素,并分析2024年值得关注的出海潜力管线。
创新药出海的内在逻辑
创新药出海的内在逻辑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医疗支出差距:中美医疗支付能力差距显著,海外市场空间巨大。2022年中美医疗费用支出仍存在14倍的差距,人均医疗费用仍有42倍的差距。
药品价格差距:创新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通常更高,多款产品价差超20倍。例如,君实生物的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在美国的定价是其在中国市场售价的30倍以上。
药品峰值差距:以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为例,2023年泽布替尼美国收入69亿元,中国收入14亿元,差距达4.9倍,反映出中美市场的巨大差异。
快速回笼资金:首付款可助力创新药企业迅速回笼资金,缓解资金压力。
创新药出海的关键要素
市场潜力:市场空间巨大,可有效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例如,强生预计西达基奥仑赛全球销售额有望达50亿美元。
临床数据: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较目前标准疗法优势明显。例如,武田医药引进呋喹替尼,不仅疗效优势明显,安全性也优于竞品。
先发优势:药品的先发优势对于药物的放量至关重要。根据《2020年度中国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评述》,首个上市产品可以获得45%的市场份额。
出海模式:自主出海与License out
- 自主出海:中国药企凭借自身团队在海外开展临床试验、申报上市并展开销售。百济神州和传奇生物是自主出海的成功案例。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是国产创新药自主出海的标杆,2023年美国收入69亿元。
传奇生物:西达基奥仑赛是首款获得美国FDA批准的中国CAR-T细胞疗法,2023年全球销售额达4.98亿美元。
- License out:中国药企将自身产品的海外权益或全球权益许可给欧美跨国药企,获得首付款和里程碑费用。近年来,License out金额不断提升,数量持续攀升。
- 超30个License out项目总交易金额超5亿美元,其中超20亿美元的项目包括科伦药业的七个ADC项目(94.7亿美元)、百利天恒的BL-B01D1(84亿美元)等。
2024年出海相关标的
和黄医药:赛沃替尼联合奥希替尼在奥希替尼经治的非小细胞肺癌Ⅱ期数据有望于2024年下半年读出,并递交NDA。
迪哲医药:首个全球注册临床研究——WU-KONG1达到主要研究终点,ORR达53.3%,有望2024年下半年海外NDA。
海思科:环泊酚美国Ⅲ期研究显示,与丙泊酚相比,环泊酚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更少,注射痛显著降低。环泊酚有望2024年下半年海外NDA。
荣昌生物:泰它西普多项适应症在海外处于临床三期,箭在弦上。RC88作为MSLN靶点的佼佼者,在2024ASCO展现出不俗的治疗潜力。
泽璟制药:ZG005在末线宫颈癌数据优异,ZG006是小细胞肺癌的潜力药物,多款DLL3多抗成功授权。
迈威生物:9MW2821在晚期 UC、CC、EC 和 TNBC 中的展现了令人鼓舞的疗效。
亚盛医药:APG-2575美国处于临床Ⅲ期, Bcl-2赛道先发优势明显。
风险提示
创新药出海仍面临诸多风险,包括海外研发的不确定性、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FDA政策风险等。企业需要谨慎规划,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