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法天象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的天文智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法天象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的天文智慧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jorange.com/wen/5044.html

“法天象地”这个词语,你可能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蕴含着古人对天地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将这种理解运用到城市建设中的智慧。

《易经·系辞上》有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句话揭示了天上的星星与地上的山川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古人认为,天地之间存在着一条无形的“道”,它掌控着四季的更迭与万物的生长。正是从这种“无为而治”的天地秩序中,道家思想得以萌芽。

天上的星星,你知道多少?

仰望星空,点点繁星各就其位。日月星辰,这些天体都是实实在在的物质,没有意志。然而,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为了理解这些天文现象,创造性地将天上的事物与地上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发展出了中国古代的天象学,也称星相学。星相学家通过观测星星的位置和变化,试图预测人间的吉凶祸福。他们相信,天体和星座的变化能够预示人间的变迁,甚至城市的建筑布局和风水都与天象息息相关。在古人看来,天与地是相通的,人间的一切事务都需要从天象中寻找答案。

你听说过四象吗?

在远古时代,人们仰望星空时心中充满了敬畏。为了生存,祖先们不断观察和学习,逐渐形成了对宇宙的认识。他们将天空划分为四大区域:春天黄昏时,东方的星星呈现出龙的形状,西方的星星则像虎,南方的星星像鸟,北方的星星像龟蛇。这就是所谓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即四象。

二十八宿,你了解多少?

为了更好地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轨迹,古人选取了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标记。这二十八宿分为四个方位:东方七宿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七宿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七宿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七宿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后来,四象与二十八宿相结合,形成了东宫苍龙、南宫朱鸟、西宫白虎、北宫玄武的格局。古代都城的四门常常以四象命名,例如汉长安城的未央宫,东门被称为苍龙,北门被称为玄武。

昴宿和毕宿,你听说过吗?

在二十八宿中,昴宿和毕宿分别位于西方七宿的第四和第五位。昴宿位于中央,由七颗星组成;毕宿被称为“天口”,由八颗星组成。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天街。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天安门前的街道也被称为天街,这个名字正是从天上来的。

天子与天象,有啥关系?

自古以来,中国帝王都自称天子,行事都需“奉天承运”。政体的构建也以北天区为原型,皇帝如同北极星,群臣则像众星拱之。孔子曾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因此,帝都的规划都需效法天象,皇帝居住的宫城必须建在“地中”,并且南面需要有一条通天之路。北京城的中轴线就是这样的设计,从永定门延伸到钟鼓楼,统领全城建筑。

你知道北京的中轴线吗?

清朝康熙四十八年,这条中轴线被定为“本初子午线”,比格林尼治的本初子午线还要早175年。这体现了古代中国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主要建筑都安排在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左右对称,彰显“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思想。

为啥要模拟星象建城?

古代模拟星象建城,主要是出于对上天的崇拜。宫城作为天子居住的地方,必须符合上天的理想世界。这样做不仅能宣扬统治者是“奉天承运”的理念,还能增强政权的合法性。

范蠡建越都,你知道吗?

《吴越春秋》记载,范蠡为勾践建造越都时,观察天文,模仿紫宫,建造了小城。西北有龙飞翼楼,东南有漏石窦,四门通达,象征八风。这种观念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

天象对都城规划的影响,你懂吗?

人类对天象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地对天”,即在地上寻找天上的对应物;其次是“天对地”,即将上天的理想模式搬到地上。在星图中,有天皇大帝、上将、尚书等,人类社会的一切都被搬到了星空上。后来,人们又将上天的理想模式搬到地上,影响了都城的规划。

你去过婺源吗?

婺源的建筑之美,正是“法天象地”原则的完美体现。这种模仿天象来布局风水的方法,正是现代天星风水学的源头。

古人的“法天象地”智慧,对现代城市建设有何启示?

古人“法天象地”的智慧,不仅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更展现了将这种理解融入城市建设的实践能力。这种智慧对现代城市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1. 尊重自然规律:现代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尊重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文化传承与创新:在现代化进程中,应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城市建筑既体现现代功能,又不失文化韵味。
  3. 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城市建设应将科学规划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既要追求效率与便利,又要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