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安泉域:碧水清流润大地 生态画卷美如诗
辛安泉域:碧水清流润大地 生态画卷美如诗
初冬暖阳下,地处长治市潞城区东北的辛安泉镇南流村的“响泉”流水潺潺。辛安泉镇因境内涌动着华北地区第二大的岩溶性泉群——辛安泉而得名。这里不仅是市级饮用水源的重要保护区域,更因自然风光秀丽,被誉为“长治生命泉”和“上党小江南”。
近年来,辛安泉镇始终围绕制度建设这一核心,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综合性保护与治理,坚定地走在绿色发展之路上,精心描绘出一幅幅生态美景。如今,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天空更加蔚蓝,水质更加清澈,山峦更加秀美,生态答卷令人瞩目。
碧波荡漾“活”水来
深秋时节,浊漳河畔迎来了十余只白天鹅的翩然到访。它们或于水中悠然游弋,寻找食物;或腾空而起,于高空翩翩起舞,为这条河流赋予了勃勃生机与无尽的灵动美感。
生态好不好,鸟儿来“投票”。天鹅是一种典型的旅鸟,对生存环境十分挑剔。摄影爱好者秦淼表示,近几年,辛安泉域这一带的生态环境变化特别大,白鹭、水雉等重点保护动物都在这里“做客”。
为了保护好“生命泉”,让其“生态美”带给百姓“生活美”,2021年8月30日,长治市、潞城区正式启动辛安泉域集中出露带重点保护区治理保护工程,以浊漳河右岸的潞城南流泉群和左岸的平顺王曲泉群出露带为主,加强河道治理、泉眼保护、植被修复,整理绿化用地达12万平方米。
辛安泉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辛安泉域主要是涉及西流南、西流北、南流等村庄。近年来,在这些村庄全面实施了污水处理,重点保护区域施行休耕,农业生产减药、减肥。
近年来,辛安泉的生态之美,发展出成带成片的致富产业,带动了当地百姓的增收。
南流村素有种植水稻的传统。前些年由于泉水供给不稳定,导致水稻种植时断时续。近年来,伴随着基础设施的恢复,南流村在保护泉域的前提下,一方面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产业,将3公里的河岸打造成景观长廊,供游客休闲度假;另一方面,通过与有关机构合作开展研学活动,围绕水稻种收打造出“一碗米饭的诞生”产、学、研产业链条,让参与者体验“粒粒皆辛苦”。2024年南流村的水稻面积已达120亩。
在距离南流村1.5公里的西流北村,还建起了占地100余亩的生态农场,共有21架大棚,种植的有泡椒、草莓、贝贝南瓜、西红柿、葡萄等,品种多样,种类丰富,而且一年四季都在种植。西流北村村委会相关人员表示,接下来,会进一步提档升级,形成采、摘、销、研学一条龙服务,为村集体收入带来进一步的提升,也能为附近的村民带来一定的收入。
挖掘“水”文化,做活“水”文章。辛安泉镇在护好一河碧水的基础上,实行“美丽幸福河泉+水文化”一体建设。西流南村以民间彩灯工坊、毓芳园、文昌阁为支点,以旅游慢道为线,将现代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山地越野、西流晚渡等景点串联起来,把村庄打造成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慢生活体验园、游乐园。
如今的辛安泉响泉不仅恢复了往日的活力,还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探访体验。游客李丽分享道:“我是通过看视频了解到辛安泉镇响泉的,觉得非常有趣,所以就从晋城赶了过来。来到这里后,我发现响泉真的很神奇,而且周边的风景也特别迷人。”
“泉长制”守护清绿
从承载乡愁的浊漳母亲河,到田间地头的无名支流,辛安泉镇村两级河长积极上岗履职、全力治水,让源源碧水迤逦穿行。
近年来,辛安泉镇创新实施“党建+泉长制”,通过优化生态保护机制、加强生态修复和推进生态补偿,不断提升河泉长效管护水平,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构建“党委+党支部+党员+群众”的党建护泉体系,由该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镇级“总泉长”“副总泉长”,泉眼所在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泉长”,全面履行泉域保护管理责任。谋划建立专业管护队伍,定期组织党员对河道、泉眼边坡垃圾、淤泥进行清除打扫,以实际行动带动村民积极参与到护河行动中来,共同建设泉清岸绿辛安泉。
在周边村开展“护泉系列行动”,在沿河村建设6处生活污水处理站,并进行“煤改电”清洁取暖改造;持续推进泉域生态修复,争取资金1930万元完成辛安泉域集中出露带核心区生态修复工程,治理河道3.12公里,生态修复面积0.8平方公里;积极推动开展泉域空间绿化,充分利用“3·12植树节”等节点,栽植油松树木1.5万余株,布设全天候高清监控2处,筑造人工候鸟巢15个,黑鹳、大天鹅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频繁飞临,泉域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给予退出企业、农户等主体合理经济补偿,由镇主要领导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严格贯彻落实《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长治市辛安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辛安泉域泉水集中出露带核心区生态补偿实施办法》,带头宣讲政策,推进水源地保护区经营主体、农户生态补偿,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截至今年4月,5家企业、2个村集体、19家苗木种植户、21个农户均有序退出,累计补偿3153万元;盘活集中出露带500余亩河滩地,建成水稻观光农业示范园,配套建成加工厂房。
辛安泉镇水利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河长制工作高效开展,辛安泉镇全面建立了镇村级河长制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道管理保护机制,为实现河道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多举措筑牢生态防线
辛安泉辖区水域是长治市重要的饮用水供给源地,把好水源健康环保的第一道关意义重大。
去年7月,长治市辛安泉域集中出露带重点保护区治理保护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该工程建成达效后,将进一步提升辛安泉岩溶地下水水质,有效涵养水源,改善辛安泉南流泉群泉水集中出露区生态环境等,为长治供水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去年10月,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委托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召开《长治市辛安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立法后评估论证会,对该条例立法后的施行情况以及与现行法律法规的统一性等方面进行评估论证,并听取有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建议,为进一步修改条例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
去年12月底,长治市公安局潞城分局辛安泉派出所推出一项环保举措——警民联合巡河机制,旨在加强水资源保护,开展饮用水源生态环境保护,严厉查处破坏水环境资源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守护饮用水源安全。
今年以来,辛安泉域管理中心组织《辛安泉域岩溶水资源承载力评价》课题组开展岩溶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对辛安泉岩溶水量、水质和时空分布特征做出科学的、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保障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措施,为长治市经济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今年,辛安泉供水改扩建被省政府工作报告列为10个省级水网重大项目之一。截至今年9月中旬,辛安泉供水改扩建工程供水总量成功突破1亿立方米。工程自2016年9月首次供水以来,已为长治市及其周边地区的14家工业企业和农业灌溉用户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极大地缓解了该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为长治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