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初三才发现,踩过最大的坑是让娃早早学了奥数 …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初三才发现,踩过最大的坑是让娃早早学了奥数 …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30A07IW700

一位海淀妈妈分享了她女儿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奥数的经历。从最初的满怀期待到最终的放弃,这位妈妈深刻反思了奥数学习对孩子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文章还引用了浙大数学系博士"贼叉"的观点,对是否需要学习奥数给出了专业建议。


花友家的女儿

家住海淀,有初三女儿一枚。比起英语启蒙的顺风顺水,女儿的数学学习真的是无比费劲,本来想用起起落落这个词的,现在想想,没有起,只有落。

我自己也在娃的数学启蒙上做得不好,几乎走了所有的弯路,买了所有的教训,却只收获了娃对数学,尤其是奥数深深的厌恶,以至于娃对数学深度思维本能的抗拒。

今天来回顾一下我家这十年来与数学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娃还小的时候,数学启蒙这块我们做得并不算多。我记得网上有个版主疯狂安利公文数学 ,说是一套很严谨的从日本引进的数学学习方法,就是每天做大量的数学计算的练习,从易到难,日积月累,可以练成超强的数学能力。

我们从一年级起学了一年,娃很快厌倦了这种枯燥的计算训练,每天的功课都是能拖就拖,计算的正确率也不高,几乎没有哪次是全对,总是小错不断,于是早早放弃了。

公文数学内页

二年级, 随大流开始“奥数" , 成绩探底

娃二年级时,海淀鸡娃气氛已经很浓了,但娃所在的小学,不算超级重点,家长虽然普遍都是考一代,但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以玩为主,课内的学习任务很轻松。

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牛小的M妈妈(现在还是朋友)接触了中国特色的奥数 ,一下子把公文数学这种小儿科秒成了渣渣。

M妈的闺女小M在一年级的数学考试里考了七十多分,班里倒数第二,被老师约谈。

她说当时感觉被气得要吐血,还以为自己娃智商有问题,后来经过一番研究调查发现,原来学校居然用奥数题当平时小测来考孩子,而班里除了她家和倒数第一居然都在学奥数。

M妈妈好强且超级有执行力,立刻给娃报了学而思的奥数班 ,经过一年多的折腾,她家娃小M再也不是班里老师嫌弃的差生,而是成绩名列前茅的优等生。

当时我娃已经练了一年的公文数学,还在一脸蒙的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数字还偶而会写错,小M已经做超级难的数学题了(M妈妈后来分享过一此杯赛的题,说真的我都不会做)。

我当然不淡定了,立刻虚心向M妈妈请教,她跟我强烈安利了某思培优。说干就干,刚好已经厌倦了公文数学的低效和重复,我立刻就给娃报了家附近的学某思。


写数学的孩子,图源新华社

当年正是教培行业最火热的年代,北京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大教培机构的大招牌,著名的海淀黄庄,更是机构林立。

当时的学某思还是挺高冷的,报名要做测试(测试是张奥数类型的卷子,娃一题不会,最后是我做的把答案告诉她填上),大部分班满员,中途报名,只能随机插班,我还记得我当时报的是尖子班,在学某思的三个班型中难度属于中等。

满心喜欢把娃送进了学某思,以为走上康庄大道,从此就开始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谁知道是另一条更艰难的路。

如果公文的计算练习只是让娃有点抗拒,那学而思的课对娃来说就是超出了理解范围。当时的学某思培优也算海淀一大奇观,有的家长语数外三科都给孩子报了,午饭都是机构解决的。

孩子在教室上课,后面坐的全是大人,许多认真的家长还在记笔记,回去还要再给孩子讲一遍。小小的一间教室,前后坐着20多个孩子,后面坐着20多个大人,一呆就是两个小时,真是件苦差。


孩子在教室上课,后面坐的全是大人,图源网络

印象最深的是鸡兔同笼的问题,为了让娃理解,我足足给她讲了一个星期,各种方法都用了,每次她都说会了,但换个数字换个动物还是不会做。到最后娃学得眼泪汪汪,我崩溃到怒吼。类似的场景在以后的家庭里上演了许多次,效果嘛只能说让娃越来越讨厌奥数。

直到某次,我照例陪娃上课,这次正好坐在了娃的后面,我发现她上课用手指堵着两个耳朵眼儿,趴在座位上无精打采得听课,我当时那气啊,直接就用手指在后面戳她,但这也无济于事儿。

下课后,我问她为啥要用手堵着耳朵,她说这样舒服,而且也能听清。我当然不信她的鬼话,但也无计可施,毕竟我不能上课坐她旁边摁着她的手。

其实我当时没有意识到孩子有多讨厌上这课,只是迫于我的淫威,所以才会下意识的堵着耳朵,不想听课。

多方努力之后 ,娃的奥数学习几乎走进了死胡同。

二年级结课考试,娃考了22分,满分100,她把卷子折成了一个小方块塞进角落,而我知道这个成绩已经没有力气生气了。

娃二年级的学而思笔记

三年级,“奥数名师”让娃恨透数学 ...

进入三年级,学某思可以重新选老师了,我做了许多攻略,给娃抢了一个五星名师,名师的名额几乎是在开放的瞬间就满了,我暗自庆幸运气不错,希望这个名师能给我家的数学学习带来曙光。

可惜事于愿违,后来我才知道,名师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课上要求严格,讲的内容更深更难,尤其是喜欢拖堂,每次都是利用课后的时间多讲十几分钟的竞赛题。

这么无私又负责的老师,家长们当然喜欢,但让本来就是勉强上课的娃彻底恨透了奥数班。她不明白为什么明明下课了还要坐在课堂里受煎熬,听一些完全摸不着头脑的东西。

与此同时,我也渐渐放弃了陪读和给她讲题。当时我家的场景真是,不提奥数母慈子孝,一讲奥数就鸡飞狗跳。

三年级下学期,我终于想通了,把已经交费了的奥数班给退了,不得不说学而思退费这块堪称楷模,立即就给办理了,退完费我们一家去吃了顿饭庆祝。

我也不知道庆祝什么,明明退回的只是自己交的钱,却感觉发了一笔小财。

从此,奥数从我们的生活中短暂的退场。

四五年级, 放弃奥数, 又不忍放弃 ...

我终于接受了娃可能在奥数方面没什么天赋的事实,娃也暂时可以松一口气了。时间飞快,虽然没有上奥数课,娃在校内的学习几乎没受什么影响,毕竟内容简单,应付起来不是难事儿。

传说中的三升四这道坎儿也顺利度过。

进入四年级,学校换了数学和语文老师,娃的运气不错,新换的老师非常有经验。

尤其是数学老师经验丰富、要求严格,对书写格外上心,作业写得潦草不管做得对错,是要退回去重写的,当时娃的作业写得那叫一个认真,相对而言也养成了比较好的习惯,对数学有了信心。校内因为题目简单,娃能稳在95分上下。

娃三年级退学之前学而思笔记,依然是没听懂抄的板书

进入五年级之后,校内的难度明显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我又开始动心思让她继续学奥数了,毕竟小M妈妈已经鸡娃鸡出了新高度,以前是高山仰止,现在完全是珠穆朗玛了,她当时聊天的术语都是大师金大师银,美国大联盟,早培入营什么的,初中数学不仅提前学完,高中知识都要涉及一部分。

每次听她说完,我们几个普娃妈妈都无话可说,只能感叹人和人之间的差距。M妈妈说我放弃的得太早太快,应该再坚持一下的。所以我就又跟娃商量,继续学奥数。

这次娃到底成熟些了,虽然抵触而还是勉为其难的去了,也不堵耳朵眼儿了,不过听课的效果嘛,还是一般般。有次我照例送她上课,她恶狠狠的说这个地方要是被炸了就好了。

我当时还以为她已经能接受奥数了,现在想想还是一厢情愿了。

初中,又去求助“金牌老师”...

初中的数学跟小学比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小学的奥数改头换面,到了初中以创新题的姿态重新出现,照样虐得娃七荤八素。

初一下学期,娃的数学成绩就开始起起伏伏,我赶紧通过M妈妈给娃找了个数学老师,这个老师据说是原来学某思的金牌老师,很有名气,学某思倒了之后就出来单干,很有能力。

可惜这个老师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某思的气息太浓,让娃闻着味儿就讨厌,所以娃始终是不太喜欢他。

初二开始,校内难度渐渐加大,娃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差,有时竟连B线也保不住。她自己跟我承认,校内数学老师讲得太差,她一上数学就走神,有些问题本来是明白的,被老师一讲反而糊涂了。

后来索性不听,上课写作业,还说班上大部分同学都不听,包括成绩好的。

初二下学期,娃的数学成绩再也没上过90分,长年在80分徘徊,题难点就到了70多分,降到B线之下,因为数学成绩严重拖后腿,导致班级和年级排名都降了不少,数学已经变成了娃的校内短板。

到了这个处境,我反而不急了。每次我都跟她说,不管你考得多烂,永远不要失去信心,要相信这只是暂时的,你肯定能学好。

初三,告别奥数, 迎来转机 ...

后来就出现了初二期末暑假,娃跪求换个数学老师的一幕,看到娃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跪拜,我知道面对不断退步的数学成绩,她自己心里是着急的。

初三如愿换了数学老师之后,娃的数学成绩进步很快,两次大考都保持在A线,对难题也有兴趣有信心挑战了。

娃学习的状态越来越好,经常跟我说,数学老师讲得太好,上课完全不舍得走神,即使已经会了的题也会认真听。只时听到精彩的题,就赶紧记下来晚上回来给我讲。

虽然娃的数学不能说取得了多大的突破,但已经比之前好了太多了,老母亲觉得很知足。

娃给我讲题的笔记,乱七八糟,跟小时候完全是两种画风

写了这么多,几乎全是教训没有任何经验的数学学习之路,我也不知道该总结什么。

我其实是一开始就错了,不应该在娃那么小的时候,让她去接触难度这么高的奥数,除了打击她的自信心之外,没有任何收获。

从这个角度上说,双减政策,取消辅导班之类的,也是有些可取之处的。

现在的年轻妈妈可能没见过当年校内学科培优的盛况,学而思、新东方这些机构真是无孔不入,机构大的可怕,好几层都是密密麻麻的教室,有的甚至包了一幢楼。

机构还经常有拉新活动,赠课,减免优惠,几乎很少有家长不动心的。孩子们放了学又都在辅导班团聚了,说不累那是假的,但是剧场效应说的就是这个,前排的人站起来了,后排的人不站也得站。

如果时间能倒流,我一定不会让娃这么小就接触奥数,我会带她读一些数学绘本,培养她对数学的兴趣。每天坚持做一点计算,不求量只求质,为今后的学习打个好的基础。现在看来,对于小学阶段来说,多读点书比啥都强,培养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才一切的根本。

感谢花友的分享。

从花友家的经历来看,奥数真的不适合她家娃,反而是在遇到“好老师、好方法”后,孩子的数学学习扭转了局面,冲上A线,稳在前列。

可见,想要孩子有出色的数学成绩,奥数不一定是必经的道路,奥数也可能真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孩子。

对此,我们采访过的浙大数学系毕业的博士——“贼叉”老师(本名朱晓睿)也有相同看法。他说:如果奥数不是刚需,很多孩子真没必要学。


数学名师贼叉老师

比如,说到小学生是否值得花很大力气学奥数?他的分析还真挺专业:小学奥数基本分成四部分内容:代数、几何、组合、数论。除去代数和几何以外,如果以后不走纯竞赛生的道路,组合和数论在娃今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是用不到的。

而小学奥数中代数和几何的训练重点对以后的数学学习的帮助也并不算是特别明显,一定要算的话就是培养起数感或者对图形的认知能力,但是娃如果聪明,就算不学,初高中完全也有可能学的好

所以现阶段是否需要学奥数的答案已经很明确了:

如果奥数是刚需,比如涉及升学、分班,那么娃肯定要学

如果你觉得孩子以后就是要走竞赛生道路,并且有机会杀入国家集训队(全国前六十)直接保送的,那么也肯定要学

如果让孩子学奥数就是为了开阔一下眼界,那么我建议你多给孩子看看科普书,就不要报班了

其他的情况就都不需要学奥数了,说的够明白了吧?

其实这个问题还有一个更简单的答案,只要你问我孩子适不适合学奥数,答案就是不适合。适合学奥数的娃的家长是不会来问这个问题的。

实在想判断自家娃有没有奥数天赋怎么办呢?

其实,奥数的精髓在于学生自己去学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而且能学得明白,换句话说,你要判断自己是否具备学习数学的能力。

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