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集团”清盘聆讯延期,境外债务重组最新进展
“远洋集团”清盘聆讯延期,境外债务重组最新进展
远洋集团境外债务重组计划迎来关键进展。9月23日,远洋集团公告称,高等法院已将清盘呈请聆讯延期至2024年12月23日。与此同时,远洋集团境外债务重组将按互为条件的基准通过两项并行程序实施,英国重组计划和香港协议安排分别将于10月18日和10月31日进行聆讯。
债务重组方案与市场反应
境外债务重组将按互为条件的基准通过两项并行程序实施。
01
评级展望负面
9月23日,远洋集团(03377.HK)公告称,于高等法院聆讯中,高等法院颁令将呈请聆讯延期至2024年12月23日。
此前,纽约梅隆银行伦敦分行向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提出针对远洋集团的清盘呈请,法庭聆讯日期原定为9月11日。
另外,远洋集团还公告称,境外债务重组将按互为条件的基准通过两项并行程序实施,英国重组计划将涵盖现有债务工具各组别的相关债权,而香港协议安排仅涵盖现有银团贷款及现有双边贷款。
远洋集团境外债务英国重组计划和香港协议将分别于10月18日和10月31日聆讯。
今年8月,据香港经济日报,一份远洋集团债权人抵制重组方案的内容显示,远洋此次境外债重组方案削债最高近90%,债权人反对其方案。
债权人表示,远洋集团虽然在海外拥有超26个优质资产,但重组方案的资产增信尚未充分落实,条款存在风险和缺陷。
特别是,远洋在后续修改重组方案时无需所有债权人投票,使债权人被迫放弃诸多合法追索的权利。
因此,债权人重申坚决反对的立场,呼吁所有债权人拒绝签署重组方案,并要求公司改善条款。
9月,远洋集团披露境外债重组进展显示,占A组债务超过75%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组支持协议。
今年7月18日,远洋集团披露境外债务处置的重大进展。
公告称,远洋集团已正式获得境外银团协调委员会成员对重组方案主要条款的同意,已有主要债权人签署重组支持协议,为整体方案的通过提供重要保障。
境外债务重组进展公告
远洋集团重组方案覆盖56.36亿美元本金,并以新票据或新贷款、强制可转换债券、新永续债作为重组对价,并提供全面综合的增信保障。
方案显示,远洋集团将面向债权人发行年利率3%的22亿美元新债,并提供全面综合的增信保障。
远洋集团提供了多项境外资产的抵质押或其他形式的增信、拟新增多家境外主体担保、提供多个境内资产的收益权增信、以及多笔大额应收款和股权长投的收益权增信,显示出远洋对境外债务重组的诚意。
远洋集团剩余债务金额可置换为两年期无息强制可转债,在重组生效后的约定时间选择转股,或在生效后满24个月时全部转股。债权人也可选择新永续债作为替代项。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远洋控股集团(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洋控股”)已完成180亿元境内信用债展期。
近年来,远洋集团一直结合销售经营计划、债务滚动融资可行性、资产处置计划来全面安排年内到期公开市场债务兑付的工作。
但远洋集团流动性改善未及预期,公司账面可动用资金持续减少,同步推进的资产处置落地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融资方面,远洋集团信用债再融资持续停滞,正常项目融资提款愈发困难,其整体流动性高度承压,公司债券按期足额兑付存在较大困难。
此前,远洋集团曾对多只境内债券的本金或利息进行展期,甚至已经展期的债券又经历第二次、第三次展期。
02
财务状况
据官网介绍,远洋集团创立于1993年,2007年9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远洋集团主营业务包括住宅开发、不动产开发运营、物业服务及建筑建造全产业链服务,协同业务包括房地产金融、养老服务、物流地产、数据地产等。
远洋集团官网
从股权结构看,远洋集团的第一大股东为中国人寿,持股比例为29.59%,二股东为大家保险持股29.58%,公司无实际控制人。
股权结构图
2022年,远洋集团累计协议销售额约1002.9亿元,同比下降26%;2023年实现销售额505.3亿元,同比腰斩。
2024年1-8月份,远洋集团累计协议销售额约为221.8亿元;累计协议销售楼面面积约为185.47万平方米。
可见,销售额的持续下降将在未来持续削弱远洋集团现金流和信用指标。
另外,低价促销给远洋集团利润率带来压力,今年前8月累计协议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约1.2万元。
在土地储备方面,截至2023年末,远洋集团土地储备3621.3万平方米,2023年新购入2幅土地,总楼面面积为85.8万平方米。
业绩方面,2022年是远洋集团业绩的转折点,此前多年公司一直稳定在盈利状态。
2022年,远洋集团实现营业额461.27亿元,同比下降28%,毛利为23.77亿元,同比下降79%,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59.3亿元。
2023年,远洋集团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10.97亿元;2024年上半年再亏53.82亿元。
归母净利润
由于业绩亏损,2022年末远洋集团的毛利率从2021年17.52%大幅降至5.15%,创历史最低水平,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其毛利率分别为2.55%和2.23%。
销售毛利率
截至2024年6月末,远洋集团总资产为1954.94亿元,总负债1813.49亿元,净资产141.45亿元,资产负债率达92.76%。
近年来,远洋集团财务杠杆水平高企,公司债务负担较重,近两年由于亏损净资产大幅减少,公司资产负债率飙升。
资产负债率
《小债看市》分析债务结构发现,远洋集团主要以流动负债为主,占总债务的83%,债务结构待优化。
截至同报告期,远洋集团流动负债有1396.36亿元,主要短期借款,其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有587.13亿元。
相较于短债压力,远洋集团流动性异常紧张,其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有17.09亿元,较2023年末进一步下降,公司存在巨大短期偿债压力。
除此之外,远洋集团还有417.13亿非流动负债,主要为长期借贷,其长期有息负债合计379.55亿元。
整体来看,远洋集团刚性债务总规模966.68亿元,主要以短期有息负债为主,带息债务比为53%。
有息负债规模较大,2022年和2023年远洋集团融资成本分别为21.81亿和27.76亿元,对公司盈利空间形成侵蚀。
从偿债资金来源来看,远洋集团主要依赖于外部融资,以债券和银行借款为主,作为香港上市公司其具有畅通的海外债券融资通道。
但从现金流看,2022年和2023年远洋集团筹资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82.87亿和-107.7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7.45亿元,其外部融资环境欠佳,公司面临一定再融资压力。
在资产质量方面,受联合营项目影响,远洋集团其他应收款及其他应付款规模较大,对资金形成较大占用。
总得来看,远洋集团销售疲软、业绩持续亏损,土地储备变现能力欠佳;毛利率大幅下滑且处于较低水平,盈利能力恶化;债务规模不断攀升,偿债压力大,再融资面临压力。
本文原文来自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