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最复杂的省份“甘肃省”,几乎是我国的自然缩影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最复杂的省份“甘肃省”,几乎是我国的自然缩影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最为复杂的省份。它地处三大高原交汇地带,横跨三大自然区,拥有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等多种地貌类型,气候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堪称我国自然地理特征的缩影。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在我国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在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等方面都不尽相同,所以我国是一个自然地理特征极为多样的国家。我国如此广阔的国土,被划分为了34各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这些省级行政区,面积大小差异巨大,自然地理状况也各不相同,那么在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中,哪个省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最为复杂呢?答案十分肯定,那就是甘肃省。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北部与蒙古国接壤,东南西三面分别于内蒙古、宁夏、陕西、四川、青海和新疆为邻。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兰州市。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通陕西,西达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宁夏、内蒙古,西北端与蒙古接壤。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总面积42.58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下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 [71]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常住人口2492.42万人。 [128]
甘肃地形呈狭长状,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气候类型从南向北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四大类型。甘肃历史代表文化为“河陇文化”。
甘肃省在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位置
甘肃省的地理位置介于32°N至43°N之间,92°E至109°E之间,经纬度跨度比较大,而且甘肃省的形态十分像一根“骨头”,呈西北-东南走向,甘肃省的面积约为42.6万平方千米,在我国各省区中排名第七位。甘肃省的省会城市是兰州市,巧的是兰州的城市形态也是呈现狭长的形态,沿黄河河谷呈东西走向。
甘肃地形图
甘肃省的自然环境的特殊性首先就体现在其地理位置,甘肃省的地理位置几乎是我国的中心,特别是省会兰州就是我国陆地版图的几何中心。甘肃省这种居中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刚好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交汇地带,也就是说甘肃省兼具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甘肃省内不同区域自然地理差异巨大。
祁连山和河西走廊
在地形方面,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我国最高高原)、黄土高原(崎岖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我国最平坦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形十分复杂。甘肃省主要的山脉包括祁连山、乌鞘岭和六盘山等等,祁连山是甘肃省主要的山脉,位于甘肃省的西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长度约为800千米,海拔在4000至6000米,山上冰川发育,冰川数量超过3300条。祁连山北麓,由于山上的冰川融化水滋润的河西走廊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的重要通道。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9千米,南北宽530千米,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北有六盘山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脉有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其次有阿尔金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山等,多数山脉属西北—东南走向。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也都从这些山脉形成各自分流的源头。
陇南山地
陇南山地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溪流急荡,峰锐坡陡,恰似江南风光,又呈五岭逶迤。
陇东、中黄土高原
陇东、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历史上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建立过炎黄子孙的家园,亿万年地壳变迁和历代战乱,灾害侵蚀,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尤其是定西中部地区成了中国最贫瘠的地方之一,但陇东、中黄土高原蕴含有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
甘南高原
甘南高原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200米,是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1000余千米,宽由几千米到几百千米不等。河西走廊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祁连山地
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1000多千米,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甘肃省最高点为祁连山主峰团结峰,海拔5827米。
河西走廊以北地带
河西走廊以北地,东西长600多千米、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人们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地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急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是难以耕作之地,人烟稀少。
甘肃省位于我国温度带分布图中的位置
甘肃各地气候类型多样,从南向北包括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高原高寒气候等四大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0—15℃,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干旱、半干旱区占总面积的75%。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沙尘暴和霜冻等。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海拔多数地方在1500米到3000米之间,年降雨量约300毫米(40—800毫米之间)。 [31]
甘肃省干湿地区分布图
在河流水文方面,甘肃省的东南部地区气候相对湿润,降水丰富,河流数量众多,而且多是外流河,黄河干流在甘肃省中南部地区自西向东流过。而甘肃省的西北部地区,气候干旱,河流数量稀少,高山上的冰川融化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河流多是内流河,黑河、石羊河是主要的内流河。甘肃省由于地形多样、气候多样,所以拥有极为复杂的生物多样性,是我国生物资源的宝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