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继承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宅基地继承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一、宅基地继承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宅基地继承涉及多方面法律规定。首先,宅基地所有权归集体,村民仅有使用权,所以宅基地本身不能作为遗产直接继承。其次,若宅基地上有房屋,依据“地随房走”原则,继承人可通过继承房屋而继续使用宅基地。即继承人继承房屋后,基于房屋所有权对房屋下的宅基地享有一定使用权益。
再者,对于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继承房屋后,可按规定对房屋进行翻建、修缮等正常维护。但若是不符合申请条件的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继承房屋,房屋因自然损耗等原因灭失后,宅基地由集体收回。
另外,对于城市居民继承农村宅基地上房屋,虽可获得房屋所有权及相应宅基地使用权益,但在房屋处置等方面存在限制,不能随意对房屋进行扩建等超出合理维护范畴的行为。总之,宅基地继承需综合考虑宅基地所有权性质、房屋状况以及继承人身份等多种因素。
二、宅基地继承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宅基地继承相关法律规定如下:首先,宅基地所有权归集体,并非个人财产,所以不能作为遗产被继承。但宅基地上的房屋属于公民个人合法财产,可依法继承。
其次,若继承人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且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在继承房屋后,可继续使用该宅基地。例如,子女与父母同属一个集体经济组织,在父母去世后,子女能继承房屋及相应宅基地使用权。
再者,若继承人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但不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根据“地随房走”原则,可在房屋存续期间继续使用宅基地。待房屋灭失后,宅基地由集体收回。
另外,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如城镇居民),可继承宅基地上房屋,但不能对房屋翻建、扩建等。房屋因自然损耗等灭失后,宅基地由集体收回。
总之,宅基地继承遵循“地随房走”原则,继承人对房屋的继承情况决定了对宅基地的使用权益。
三、宅基地非农村户口能继承吗
非农村户口能否继承宅基地,需区分不同情况。宅基地的所有权归农村集体所有,村民只有使用权。从宅基地的性质来看,它是基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获得的一种福利性资源。
如果宅基地上有合法建造的房屋,根据“地随房走”原则,非农村户口的继承人可以继承房屋以及房屋所占宅基地的使用权。在房屋存续期间,继承人可对房屋进行使用、维护。但房屋不可翻盖重建,待房屋自然坍塌、灭失后,宅基地将由村集体收回。
若宅基地上没有房屋,或者房屋已完全损毁、灭失,非农村户口的继承人通常不能单独继承宅基地的使用权。因为其不具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不符合宅基地申请使用条件。
总之,非农村户口对于宅基地不能单纯继承其使用权,关键在于宅基地上是否存在合法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