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登高》:读懂杜甫只须一瞬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登高》:读懂杜甫只须一瞬间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17/10/79199233_1136780037.shtml

杜甫的《登高》一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千古绝唱。其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更是被后人誉为"八悲"之句,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慨。

"八悲"解读

这两句诗中,包含了多重悲情:

  • 万里:地之远也,人之渺也。
  • 悲秋:时之惨凄也,秋色萧条。
  • 作客:羁旅也,身在夔州。
  • :久旅也,战后漂沦。
  • 百年:暮齿也,五十五岁。
  • 多病:衰疾也,老病相侵。
  • 登台:高迥处也,登高眺望。
  • :无亲朋也,孤身一人。

创作背景与情感沉淀

公元767年,杜甫55岁,身在夔州,虽然生活相对稳定,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悲凉。这种情感并非一时的悲喜,而是多年沉淀的结果。正如骆玉明教授所说,这种积累下来的悲愤,埋藏心底终于得以抒发的那一刻,不会再计较某一时刻的悲喜,而是不喜不悲,迸发出生命本身的无言的力量。

对比李煜:情感积累与死亡意识

与李煜的创作经历相似,杜甫的情感积累并非源于物质的匮乏,而是源于对生命的深刻体验。骆玉明教授指出,越接近死亡越能写出大悲的作品。这种死亡意识,使得杜甫能够写出超越个人悲喜的诗句。

诗歌创作的要素

光有情感不够,诗歌还需要技巧和天赋。杜甫的高妙技巧体现在《登高》这首诗的其他三联之中: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些诗句展现了杜甫深厚的诗歌功底。正如他自己所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的诗歌创作,既有情感的积累,又有技巧的锤炼,更有天赋的加持。

跨越时空的共鸣

令人惊讶的是,即使是年轻时的读者,也能从这两句诗中感受到深深的共鸣。这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它能够跨越时空,触动每一个时代读者的心灵。正如白先勇先生所说,好作品应该是雅俗共赏的。《登高》这首诗,正是这样的经典之作。

想到一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杜甫的诗意诗情早已跨越千年,正将好散落在每个国人的心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