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道德经》 顶级生存法则 —— 和光同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道德经》 顶级生存法则 —— 和光同尘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27/12/31024613_1147743929.shtml

《道德经》第四章里写道: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大意为:道能不露锋芒,化解纷争,调和光芒,接纳尘埃。
这句话主要体现了得道之人处事圆滑、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处事方法。
做到不锋芒毕露,不怨天尤人,心胸宽广,做事做人留有余地,不可执着求全,便是所谓有容乃大。

大道无处不在

东郭子向老庄请教所谓的“道”究竟在何处?庄子仅回答一句:大道无处不在。东郭子大感疑惑,想要具体答案。
庄子就对他说:“'道’就存在于蝼蛄和蚂蚁中间。”东郭子听后不解地问:“'道’怎么会存在于如此卑微的生物中间呢?”庄子紧接着又说:“'道’还存在于农田里的稻谷和稗草之间。”东郭子听了这话,更加糊涂了:“这不是更低贱了么?”庄子又不紧不慢地说:“这怎么能说是低贱呢?其实,'道’还在大小便中存在。”东郭子这下不高兴了,以为庄子是在有意戏弄他。
庄子解释说:“我们不可能到某个具体的事物中去寻找'道’,因为大道无所不在,世间的万事万物都蕴含着'道’,并没有贵贱之别。”

拆解和光同尘

和,我们可以理解为调和,中和;
同,我们可以理解为混同,融入;
光,我们可以理解为智慧、才华、优势;
尘,我们可以理解为世俗,平凡,纷扰。
“和光”是收敛锋芒,避免过刚易折;
“同尘”是随顺因缘,避免与世隔绝。
如同水“利万物而不争”,既能滋养生命,又能适应任何容器。

不懂和光同尘的海瑞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里,当海瑞决定彻查沈一石案时,王用汲深知海瑞性格刚强,不屈不挠。
他告诉海瑞要和光同尘,希望海瑞收敛锋芒,不要过于激进的挑战官场的潜规则和背后的皇权势力。要懂得在复杂的局势中寻找平衡,避免因过于冒进而陷入不必要的危险。
尽管王用汲的建议充满了善意,但海瑞的性格使他难以完全接受。他更倾向于以刚直不阿的方式对抗不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
结果海瑞入狱受审,他被严党和清流视为眼中钉,最终被诬陷入狱。在狱中,海瑞遭受了极大的精神和身体折磨。
这种性格虽然赢得了后世的赞誉,但也让他在当时面临诸多困境。

地铁被踩脚悟出和光同尘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早高峰的地铁上,一个年轻人被别人踩了一脚,抬头看见了一张满脸戾气的中年大叔。年轻人下意识的说了句“您站稳”,大叔反而瞪着眼睛吼道“嫌挤别坐地铁啊”。按年轻人以往的脾气,下一句必定回怼过去。
但是那天年轻人鬼使神差的说了句“您包上的带子卡门缝里了”。大叔愣了两秒,低头解开了带子,继而抬起头说了句“谢谢”。车到站时,还主动侧身给年轻人让了位置。
年轻人突然就理解了《道德经》里说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和其光,同其尘”的真意。
倘若当时年轻人立马回怼过去,肯定避免不了一场争吵,落得个坏心情。
发生冲突的瞬间,年轻人用善意冲掉了大叔的锋芒,用“柔弱”战胜了“刚强”。
人生在世,我们无法去改变外部环境,特别是身处激流漩涡时,我们能做的就是融入环境,适时改变策略,收敛自己锋芒的同时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光同尘,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心得体会

和光同尘,是一种处世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它并非随波逐流,而是在保持自我本真的同时,与世界和谐共处,不被世俗的纷扰所左右,不被名利的诱惑所迷失。
既不唯我独清、孤芳自赏,也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处事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耀眼。
见过世面的人,懂得和光同尘的智慧,他们接纳一切,允许一切发生,以风轻云淡的心态修行人生。
让我们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坦然面对现实,在尘世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