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肠道菌群失衡,恐肠躁症上身!肠躁症成因、症状、治疗一次看
压力、肠道菌群失衡,恐肠躁症上身!肠躁症成因、症状、治疗一次看
肠躁症(大肠激躁症)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其特征是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或这些症状的交替出现。虽然肠躁症不会导致肠道损伤或严重的健康问题,但它可能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肠躁症的主要症状、可能的成因、诊断方式以及有效的治疗策略。
肠躁症的症狀
肠躁症的症狀因人而異,但最常見的包括:
- 腹痛:通常與排便有關,排便後可能會得到緩解。
- 腹脹:由於氣體累積或腸道運動異常導致。
- 排便習慣的改變:可能出現腹瀉、便秘,或兩者交替。
- 糞便特徵的改變:可能變得較稀、較硬,或形狀異常。
- 排便不完全的感覺:排便後仍感到不舒服。
- 排氣過多:由於腸道氣體累積。
其他症狀可能包括:
- 疲倦:因為症狀影響睡眠或日常活動。
- 心理壓力:腸躁症常與焦慮、抑鬱等精神問題相關。
腸躁症的成因
肠躁症的确切成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 肠道运动异常:肠道的肌肉收缩过度或不足,导致排便问题。
- 肠道神经敏感性:肠道对压力和刺激的反应过度。
- 肠道菌群失衡:肠道内细菌的平衡改变。
- 饮食和生活方式:高脂肪、高糖、低纤维的饮食,以及缺乏运动可能增加肠躁症风险。
- 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可能加劇症狀。
腸躁症的診斷
诊断肠躁症通常基于症状和医疗史,并排除其他潜在疾病,如大肠癌、炎症性肠病。因此诊断肠躁症之前,可能需要进行以下检查:
- 问诊和理学检查:了解症状、病史,以及进行腹部理学检查。
- 实验室检验:包括血液、粪便检查,以排除感染或其他疾病。
- 影像检查:X光、腹部超声波、胃镜或大肠镜检查。
低FODMAP飲食可能有助於減少腸道刺激。低FODMAP的飲食包括全榖雜糧類:白米、糙米、蕎麥、小米、綠豆、藜麥…等。
腸躁症的治療
肠躁症的治疗通常是多方面的,旨在减少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 饮食调整:低FODMAP饮食可能有助于减少肠道刺激。此外,避免高脂肪、高糖、刺激性食物,并增加纤维摄入。
「FODMAP」是指一群「在肠道发酵的短链碳水化合物」,这一群特定的碳水化合物在小肠无法被消化或被吸收,因此滞留在肠道中会发酵产气,或是会造成过多的水分移动到肠道中,造成胀气、腹痛、腹泻、痉挛等症狀。
低FODMAP的饮食包括:
- 全谷杂粮类:白米、糙米、荞麦、小米、绿豆、藜麦、无麸质谷物、马铃薯、南瓜、地瓜…
- 蔬菜类:竹笋、豆芽菜、小白菜、红萝卜、芹菜、栉瓜、黄瓜、茄子、青椒、红甜椒、青葱(葱绿)、大番茄、白萝卜、生菜…
- 水果类:蓝莓、哈密瓜、葡萄、香瓜、奇异果、柠檬、橘子、凤梨、草莓、木瓜…
- 豆鱼蛋肉类:牛肉、鸡、羊肉、猪肉、鱼、蛋…
- 乳品类或坚果饮:杏仁奶、椰奶、无乳糖牛奶、米浆、起司…
应尽量避免高FODMAP饮食,如:
牛奶、羊奶、加工肉品、豆浆、花椰菜、高丽菜、芦笋、大蒜、洋葱、葱白、韭菜、蘑菇、豌豆、苹果、杏桃、熟香蕉、葡萄柚、芒果、西瓜、小麦、大麦、腰果、开心果、蜂蜜、果糖…
生活方式改变:定期运动、充足睡眠,以及减少压力,有助于减轻症状。
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不同的症状来给药,若是便秘型肠躁症,会给予适量的软便药,减少排便困难;对于腹泻型肠躁症,则会给予温和的止泻药、抗肠道痉挛药物、抗焦虑或抑郁药物,减少排便次数与增加粪便硬度;综合型肠躁症患者(也就是便秘与腹泻症状交替),就要配合当下的症状,弹性调整药物。益生菌对一部分患者而言,也许能改善症状。
教育和支持:了解肠躁症并获得社区支持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压力。
医生的叮咛
大肠激躁症虽然是功能性的疾病,但其引发的肠道不适,仍然必须谨慎地做鉴别诊断,特别是合并其他不适症状者,应尽早就医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或癌症的可能性。有此困扰的民众可以到消化内科门诊咨询与寻求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