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监管案例:广东“冷库通”平台实现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追溯
智慧监管案例:广东“冷库通”平台实现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追溯
自2020年7月以来,我国多地在进口冷冻食品的表面和外包装上检出新冠病毒,涉疫产品范围从海产品扩大到畜禽肉类产品,影响范围涉及多个省份。为应对这一挑战,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发了“冷库通”平台,通过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对进口冷链食品的全链条追溯管理。
项目背景
自2020年7月以来,我国多地均有报告在进口冷冻食品的表面和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如自厄瓜多尔进口的冻南美白虾,以及巴西进口的冻鸡翅和冻猪肉等,这些成为病毒载体的“冷链”食品已经影响到了我国沿海和内陆多个省份,包括广东、深圳、安徽、山东、辽宁、福建、江西、重庆、山西、云南、陕西等地,涉疫产品范围也从海产品扩大到畜禽肉类产品。
设计思路
“冷库通”平台的设计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首站拦截发挥关口疫情防控零公里
- 紧抓各环节卡口及盲点作为监管关键监控
- 协同多元主体参与追溯信息上报
- 环环紧扣全程数字化闭环管理
重点解决的问题
- 系统建设:全省一盘棋,冷链监管系统从0-1建设推广
- 系统化落实监管执法规范:食品安全法、冷藏冷冻食品销售安全监管办法、相关疫情防控管理办法等
- 打通跨业态追溯数据壁垒:统一进口冷链流通多元监管主体上报渠道,形成监管闭环,系统化落实主体责任,统一上报数据标准实现流通上下游数据无缝衔接
- 全省多部门疫情防控工作协同:全省各部委冷链食品安全疫情防控工作协同
- 数据赋能,靶向监管提效能:采集数据分析再利用,科技监管指导冷链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实
平台概述
“冷库通”平台以全省冷藏冷冻食品流通环节防疫不“断链”监管为建设目标,遵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进口冷链追溯“规定动作”监管规程,运用区块链、大数据、AI图像识别等技术,建立物防、技防、人防三位一体相结合的系统化创新工作机制。
结合“互联网+”采集上报的推广模式,落实贮存者及企业经营商品贮存信息上报责任,及时准确上传货物来源、去向、数量、位置等关键数据,确保“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一键排查、迅速定位”,确保疫情防控决策数据的“快、准、实”为疫情防控争取宝贵时间。构建覆盖适用全省冷藏冷冻食品全环节上下协同监管效能,整体提升我省对冷藏冷冻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靶向监管的能力。
建设成效
“冷库通”的投入使用及其在疫情防控的积极作用,受到了省政府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张工局长在广州调研时,专门考察了“冷库通”的使用情况,对有关工作给予积极评价和充分认可,也为国家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进口冷链安全监管追溯的实战案例。
平台自上线以来,实现了对进口冷冻食品从港口入境、集中仓、存储、运输到流通销售全过程数据上链和追溯,实现对冷冻食品靶向精准监管。其中涉及贮存进口冷链食品的冷库实现100%上报,累计上报市场监管总局平台的数据量稳居全国前列;对相关产品的100%赋码,可追溯品种达2286种;运用“冷库通”排查处置新冠病毒阳性涉疫食品100余起,所涉产品超过28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