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蒸发器类别及原理
冷凝器、蒸发器类别及原理
在制冷和空调系统中,冷凝器和蒸发器是两个至关重要的部件。冷凝器负责将制冷剂从气态转化为液态,释放热量;而蒸发器则负责将制冷剂从液态转化为气态,吸收热量。本文将详细介绍各种类型的冷凝器和蒸发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冷凝器的分类及原理
按冷却方式分类
- 空气冷却式冷凝器
应用对象:常应用于冰箱、冷柜、小型空调器、冷藏车、汽车空调等一些小型制冷装置中。
优点:不需水,安装简单,可置于屋面。
缺点:传热系数小,受环境温度影响大,恶化环境,除尘困难。
限制:仅用于氟利昂制冷机中。
分类:据空气的流动情况,可分为自然对流冷却冷凝器和强制对流冷却冷凝器。
自然对流冷却冷凝器
组成:紫铜管(无缝钢管)和镀铜的钢丝。
特点:无风机、节省了电耗,噪声小,传热系数低。
强制对流冷却冷凝器
组成:紫铜管(无缝钢管)、肋片和轴流风机。
特点:电能消耗多,噪声大,传热系数高。
- 水冷式冷凝器
壳管式水冷冷凝器
特点:传热系数高,占地面积小,清洗方便;耗水量大,体型笨重。
适用范围:适用于大、中型氨制冷系统中。
示意图:
套管式冷凝器
特点:传热系数高,机组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金属耗量大,清洗困难,水阻力大。
壳——盘管式冷凝器
特点:结构简单、无法机械清洗、对水质要求严,需定期化学清洗。
螺旋板式冷凝器
特点:体积小、重量轻、传热系数高、但不适于高压,内部不易清洗和检修,对水质要求严。
- 蒸发式冷凝器
- 特点:省水,造价低,结构简单,水垢易清除,体积小
- 喷淋式冷凝器
- 特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水垢易清除、对水质的要求低,但金属耗量大,占地面积大,传热系数低。
- 示意图:
蒸发器的分类及原理
作用
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中汽化吸收被冷却介质的热量,达到制冷的目的。
分类
按蒸发器的充满程度和蒸发情况,分为四种:干式(非满液式)蒸发器、再循环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喷淋式蒸发器。
- 干式蒸发器
- 定义:制冷剂液体在管内一次完全汽化的蒸发器。
- 工作过程:
- 适用对象:常用于冷库或蓄冷空调中。
- 特点
- 优点:充液量少、不需储液器或需小的储液器、便于把蒸发器中的润滑油排回压缩机、冷量损失小、可减少冻结的危险。
- 缺点:传热系数低。
- 分类
- U型管干式蒸发器
- 优点:管组可事先装配,可抽出清洗管外污垢,可消除热应力,制冷剂分配均匀,传热效果好。
- 缺点:制造管组时需采用不同的模具,不能使用纵向内肋管,管子损坏时不易更换。
- 直管干式蒸发器
- 组成:壳体、管程、折流板、端盖、管板等;
- 特点:为了提高传热系数,内管可采用光滑管或有纵向内肋片管,一般不用外肋管。
- 板式蒸发器
- 优点:阻力小,结构紧凑、金属消耗量低、传热面积可调等。
- 再循环式蒸发器
- 定义:制冷剂液体需经几次循环才能完全汽化的蒸发器。
- 特点:具有较高的换热系数、但体积大,需要的制冷剂量多,运行费用高。
- 示意图:
- 满液式蒸发器
- 特点: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易于安装、使用方便;但制冷剂的充注量大,底部的蒸发温度稍高减少了传热温差,对于氟利昂蒸发器,润滑油较难排出,制冷剂易发生冻结。
- 其他类型的蒸发器
在工业生产和污水处理等领域,流体设备扮演着“心脏”角色,向全流程输送着物料养分,因此流体输送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流程行业息息相关。由于输送条件苛刻,生产工艺过程复杂,一旦出现故障,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在末端污水处理过程中,水质的变化也对管道输送系统提出了挑战。因此,生产企业对流体输送技术的现状和创新应用成果高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