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学史上的两大创新突破:青蒿素与埃克替尼
中国药学史上的两大创新突破:青蒿素与埃克替尼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药学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最初的仿制药到如今的创新药,中国医药人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多个"从0到1"的突破。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药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大创新药物:青蒿素和埃克替尼。
青蒿素:中国原创抗疟药的突破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恶性疾病。20世纪60年代,随着疟原虫对传统抗疟药物奎宁和氯喹产生耐药性,疟疾疫情再度肆虐。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启动了"523任务",旨在研发新型抗疟药物。
在这一背景下,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从传统中医药文献中获得灵感,从2000多种草药中筛选出青蒿,并创新性地采用乙醚提取方法,成功提取出高效、速效且低毒的青蒿素。经验证,青蒿素对各型疟疾特别是抗性疟有特效。
1991年,中国研制的复方蒿甲醚获得国际专利,青蒿素开始走向国际。2015年,屠呦呦教授因创制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对中国传统医药智慧的最高肯定。青蒿素被誉为"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大礼物",是抗疟药研究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埃克替尼:首个国产小分子靶向抗癌药
埃克替尼是一种治疗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2000-2001年间,丁列明博士及其团队在研究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的基础上,发现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化学结构通式,并设计合成了埃克替尼。
2002年,丁列明博士带着埃克替尼的专利回国,经过数年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2010年7月,埃克替尼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新药证书及批文。时任卫生部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教授评价其"堪比民生领域的两弹一星"。
埃克替尼的成功研发标志着中国在抗癌药物领域实现了从仿制到创新的重大突破,从"Me too"转变为"Me better"。这一突破不仅提升了中国在世界医药行业的竞争力,更为全球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泽布替尼:创新药的又一里程碑
值得一提的是,百济神州公司在2012年启动了BTK抑制剂的研发项目,最终确立了候选分子并命名为泽布替尼。2016年,泽布替尼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2019年1月,泽布替尼获得美国FDA的"突破性疗法认证",并于同年11月在美国获批上市。
泽布替尼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优异的治疗效果,例如在治疗经治的成年套细胞淋巴瘤(MCL)时有效缓解率达84%,完全缓解率则达59%。2020年6月,泽布替尼在中国正式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项疗法的成人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以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
结语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国家政策的精准引领下,中国药学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从最初的仿制药到如今的创新药,无数科研人员投身其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超强的跨越。青蒿素和埃克替尼只是中国药学发展史中的代表性成果,未来还将有更多里程碑式的药物涌现,为守护人民健康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