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白袍名将陈庆之——北朝闻风丧胆的传奇人物
南朝白袍名将陈庆之——北朝闻风丧胆的传奇人物
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名将虽然没有项羽那样的绝世武功,却在战场上屡建奇功,青史留名。他就是南梁名将陈庆之,一位让北朝闻风丧胆的传奇人物。
忠于职守,终得赏识
陈庆之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非常看重出身的时代。在朝堂之上,往往是世家大族把持着官位。而陈庆之出身寒门,可以说根本就不怎么显贵。原本,他只能平平淡淡地度过这一生。但是,在阴差阳错间,陈庆之成为了南齐雍州刺史萧衍的随从。
陈庆之为人言语不多,但是很忠于职守,一直风雨无阻地跟随在萧衍的身边。渐渐地,萧衍开始发现身边的这个少年做事很尽职尽责,越来越欣赏他。
后来,萧衍起兵攻入建康,夺取了帝位,建立了南梁王朝,即梁武帝。梁武帝即位以后,年轻的陈庆之也被授予了官职,开始得到重用。
大战北朝,威震天下
在27年后,梁武帝派陈庆之等将领率领大军北伐,进攻北魏控制下的涡阳(位于今天的安徽境内)。魏军竭力阻挡梁军的进攻。就这样,梁魏两军足足相持了大半年之久。
梁军苦战大半年,可是涡阳城却还是在魏军的手里。梁军将士作战已久,未免士气低落,不少人有了撤退的念头。屋漏偏逢连夜雨。偏偏此时魏军在梁军后方筑起了军营,对梁军形成了夹击的态势。
其他的将军们都开始害怕了,打算撤军离去。陈庆之坚决反对。他指出:“出兵打仗所消耗的钱粮不计其数。如果就此撤军,那么这些付出岂不都是打了水漂?我们无功而返,对得起皇上吗?”陈庆之的坚持总算让大家打消了撤退的念头。
陈庆之趁后方的魏军立足未稳,发动了突袭,先夺下了几座魏军军营。为了攻下剩下的魏军军营,陈庆之又亲临一线,亲自击鼓鼓励梁军将士奋勇拼杀。梁军将士士气高涨,作战更为英勇,打得魏军放弃了所有的营垒,仓皇逃走。
此时的涡阳守将见状,明白再抵抗也没有意义了,也选择了开门投降。涡阳之战,最终以南梁的胜利告终。陈庆之的威名也由此传播开来。
千骑北伐,青史留名
陈庆之所处的年代,在北方的北魏,魏孝明帝为了从母亲胡太后手中夺权,密令军阀尔朱荣勤王。不聊事情败露。胡太后毒杀了魏孝明帝。尔朱荣以此为借口,入朝夺权。残暴的尔朱荣大肆杀戮,杀死了不少北魏皇族与大臣。
北魏的皇族北海王为了避祸,逃到了南梁。他向梁武帝表示:只要梁武帝帮助自己夺取北魏的帝位,自己即位后就愿意向南梁称臣纳贡。梁武帝闻讯大喜,派陈庆之带兵7000,帮助这位北海王北伐中原。
梁军进入魏境,开到了睢阳城下。睢阳城驻扎着7万多魏军。可是睢阳守将估计是早已听闻陈庆之的名声,见陈庆之兵临城下,吓得直接投降了。洛阳的北魏朝廷听闻睢阳失守的消息,大惊失色,连忙派出2万精锐出战,意图夺回睢阳。结果,陈庆之指挥梁军,又一次打败了魏军。
北魏朝廷连败数阵,又急又气,直接出动大军来围剿陈庆之。陈庆之先不与魏军主力交战,而是带兵猛攻荥阳,将其攻下。陈庆之对将士们发表了演说,表示:“我们现在身处绝境,只有奋勇作战才能死中求生!”陈庆之沿着荥阳城墙布阵迎战魏军,并身先士卒,率领梁军与魏军展开了血战。背水一战的梁军将士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经过一番激战,魏军落荒而逃。梁军终于攻入了洛阳。陈庆之“千军万马避白袍”的威名,就此传开。
可惜北海王是个猪队友。进了洛阳登上北魏帝位,他就日日饮酒作乐,沉迷酒色,表现很不合格,结果尽丧人心。尔朱荣率领数十万精锐骑兵准备攻打梁军。北海王一触即溃。在这种情况下,陈庆之也只能退回南方。
总结
陈庆之北伐虽然最后功败垂成,但是这并不是他的错。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当时南北对峙的局面,是政治、经济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并不是陈庆之个人作战英勇就能改变的。陈庆之一人不能改变南北对峙的时局,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一代名将的身份。一代伟人毛主席曾经赞扬陈庆之:千古之下,为之神往。